新华网 > > 正文

“双非”儿童的“夹心”生活:回不了内地 融不进香港

2016年04月19日 06:41:31 来源: 新京报

  曾经觉得很美

  五年前,仇伟夫妇刚生下香香的时候,他们觉得一切都很美好。

  2003年,仇伟和伊秋红从老家安徽到深圳打拼,三年后,开了自己的陶瓷店。

  2010年,他们在罗湖买了一套100平米的房子,并取得了深圳户口。他们把大女儿接到深圳,一家人的生活圆满幸福。

  这个时候,仇伟的父母开始催促仇伟夫妇生二胎。

  半年后,伊秋红怀孕了。

  “那时计划生育很紧,居委会隔三差五来敲门,催着交罚款。”按照深圳的计划生育政策,仇伟要交纳超过十万元的社会抚养费。

  这时,仇伟的一个生意伙伴建议他们到香港生孩子,并给仇伟推荐了一位中介。

  中介向仇伟介绍,在香港出生的孩子,不用缴纳内地的社会抚养费,一生还可以享受超过800万元的福利:比如150多个国家地区的护照免签,读幼儿园几乎是免费......

  仇伟和伊秋红心动了。

  在中介运作下,仇伟和伊秋红在香港生下了香香,一共花费十万人民币。

  “当时,我们生意不错,经济条件好,并没有觉得这是多大的负担。”伊秋红说,“在香港生育期间,享受到了香港的服务,甚至觉得挺值得。”

  据香港司法及法律事务委员会一项统计显示,2011年一年,在香港成功分娩的内地孕妇有41846人,其中父亲同样是内地人的双非婴儿有35736名。

  内地孕妇到香港生育,开始于2001年庄丰源案胜诉。

  庄丰源1997年9月出生,因他的父母都是无香港居留权的中国内地居民,按当时的香港《入境条例》,庄丰源不是香港永久性居民,属非法留港,并将被遣返。庄丰源家人为此提起诉讼,香港终审法院于2001年7月20日裁决,认定庄丰源在香港出生,是香港永久性居民。

  庄丰源案确立父母双方皆无香港居留权的中国内地居民在香港所生子女可享有香港永久性居民身份。从此,越来越多来自内地的孕妇赴香港产子。

  直到2012年,香港医院管理局决定停止接受非本地孕妇在该年及次年的预约分娩。大陆居民到港生育被禁止。根据香港立法会司法及法律事务委员会2013年统计数据显示,11年间,在香港成功生育的内地孕妇数量累计为291522人。其中“双非”儿童为202314人。

  香香的“成长”

  香香3岁的时候,伊秋红和仇伟去香港叩门,所谓叩门,就是去寻找适合自己的学校。

  2014年,仇伟夫妇为香香选择了一个距离香港上水不远的幼儿园。

  从此以后,香香加入了跨境学童的大军。

  “早上七八点,下午五六点,是孩子们上学放学的高峰期,深圳通往香港的各大关口,黑压压的全是小孩子。”仇伟说。

  据深圳跨境学童服务中心提供的数据显示,到2015年,跨境学童总数达到24990位,其中幼稚园10364名,小学11774名,中学2852名。这些跨境学童通过福田口岸、深圳湾口岸、罗湖口岸、文锦渡口岸、沙头角口岸、皇岗口岸进入香港,其中最多的一个口岸为福田口岸,每天通过的学童达到9021人。

  因为居住的地方距离文锦渡口岸比较近,香香每天从文锦渡过关。

  说起当时的心境,伊秋红说:“每天看着香香和小朋友们排着队,背着一个小书包,像小鸭子一样欢乐地进出关口,心里还是比较喜悦的。”

  为了接送香香上下学,伊秋红辞掉了工作,她每天早上六点半起床,给两个女儿做好早饭,八点送大女儿萌萌上学,九点从大女儿的学校赶到家里,开始收拾打扮小女儿,再准备午饭,十二点出门,送小女儿到文锦渡口岸,过关到对面的香港去幼稚园赶下午一点二十开始的下午班。

  “我一般把香香送出关就不再回家了,一直到下午四点半香香放学,我都呆在口岸附近等她,因为中间两三个小时不够来回折腾的。”伊秋红接完香香以后,又带着香香赶去大女儿的学校接萌萌放学。

  伊秋红说,“那时候觉得,再苦再累也值了。”因为她明显看到香香的“成长”。

  “懂礼貌,说话细声慢语,会体谅人。”伊秋红说,“你给她盛一碗粥,她都会说一声,‘谢谢妈妈’,让你心里甜甜的。”

  仇伟还为此向伊秋红“请功”:你看,当初我的选择是对的吧?"

  仇伟对香香幼稚园的教育方式很满意,“老师说话声音很轻,给孩子扣纽扣都是跪着。学校留的作业也很特殊,比如鼓励孩子每天自己刷牙,完成后就让家长在一个纸板上贴一朵花,贴满后,孩子拿着纸板交给老师,可以得到奖励。”仇伟说,“他们注重对孩子的人格以及生活能力的培养。”

  伊秋红说,直到现在,香香看到别人扔垃圾,都会过去捡起来。

  改变

  改变发生在六个月以后,仇伟因为与朋友合伙开一家新的店铺,投资失败,亏损了八十多万。

  “那次,家里的积蓄掏空了,还欠了三十多万。”仇伟懊恼地说,“考虑到香香的情况,我应该每一步都很小心的。”

  为了补贴家用,伊秋红同孩子一起过关,到香港以后,孩子上学,她就逛商场,做起了代购。

  “我就是人们说的水客。”

  有一次,伊秋红右手拉着箱子,左手拉着孩子在路上走,几个香港年轻人对着自己喊口号。香香吓哭了。

  伊秋红试图解释,“我孩子是香港人,我是来接孩子回去的。”

  开始有人议论,“利用孩子做水货,还有这样的家长。”

  “当时我想找个地缝钻进去。我甚至觉得自己不配做孩子的母亲。”伊秋红说。

  “ 那次之后,我就和丈夫商量,让孩子回来读书。” 伊秋红说,她也重新回到一家私营公司上班。

  对于伊秋红这个决定,仇伟很不满意,“当时在那里生下孩子,就是为了让孩子接受那边的教育,现在回来,我们以前的努力不是白费了吗?”

  伊秋红回了他一句:“谁让你没本事。”

  伊秋红说,最让自己绝望的,不是以前的种种经历,而是接下来面对的问题。

  再过几个月,香香要读小学了。

  两个月前,仇伟电话咨询罗湖教育局,得到的回复是,港籍儿童不在义务教育之列。 如果香香在深圳上学的话,有两个选择,一个是去深圳的港人子弟学校,二是去办有港籍班的民办学校。

  在深圳市教育局官方网站上,多名家长咨询孩子就学问题,教育局几乎给出了一样的回复:港澳籍人士子女原则上到港人子弟学校(国有民办)或其他国有民办学校申请学位。

  据新京报记者了解,深圳现有港人子弟学校2所,开设“港人子弟班”的学校9所。

  2013年11月,深圳市教育局与香港教育局签订《深圳学校开设“港籍学生班”合作协议》。协议同意深圳港人子弟学校和已开设“港人子弟班”的学校把收生范围扩展至双非儿童;收生范围扩展后,在以上两类学校就读、符合资格的港籍小六毕业生,可继续依照现有程序参加中学学位分配办法,获派香港中学学位。

  记者了解到一些学校的收费标准:罗湖港人子弟学校每学期各种费用要7000元左右。南开学校港籍班国际班每学期收费19200元,普通班为每学期6000元。

  这个学费让伊秋红无法接受。“在香港读小学,几乎是免费的。”她说。

  “即便是读了港人子弟学校和港人子弟班,也不能升深圳的中学,不能参加内地高考。”仇伟说,“最终还要回到香港读书。”

  最终,伊秋红和仇伟商量,让孩子回香港读书,第一可以减轻学费负担,第二可以让孩子未来更好地适应香港教育。

  但这个想法,因为一个月前的那次争吵,暂时搁置了。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纠错】 [责任编辑: 李洁琼 ]
新华炫闻客户端下载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0001289078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