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 > 正文

放生也要科学和合法

2016年07月05日 02:00:46 来源: 人民政协报

近日闭幕的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新修订的野生动物保护法,对放生等行为进行了规范。新修订的野生动物保护法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将野生动物放生至野外环境,应当选择适合放生地野外生存的当地物种,不得干扰当地居民的正常生活、生产,避免对生态系统造成危害。随意放生野生动物,造成他人人身、财产损害或者危害生态系统的,依法承担法律责任。新修订的野生动物保护法填补了对规范放生野生动物的法律空白,屡见不鲜的随意放生现象有望得到有效的法律治理。

放生是一种值得尊重的善举,在民间有着悠久的文化传统,不应禁止而应规范。随意放生可能产生危害。近年来,民间放生活动日渐增加,可谓乱象丛生。随意放生行为,既伤害了被放生的野生动物,导致野生动物在短时间内大量死亡,同时又给放生地的自然生态环境带来了破坏,甚至给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困扰。不久前,北京怀柔山区有人私下放生了几百只蓝狐和貉子,咬死、咬伤附近村中家禽,给村民造成恐慌。据专业人士分析,由于此次放生的蓝狐和貉子均为人工养殖,其野外生存能力几乎为零,再加上没有食物和水,它们之间相互咬死或饿死的可能性很大。

将野生动物放回自然界,一般有“放归”和“放生”之说。“放归”通常是指通过人工繁育条件使濒危物种种群数量增加;“放生”就是普通老百姓为了做善事,把生灵放到野外。对于“放生”也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在市场上买的外来物种的放生,如巴西龟和一些鱼类,这种放生是禁止的,而且还设定了罚责,对随意放生外来物种构成刑事犯罪的还要给予刑罚处理。另一种是老百姓放生一些当地物种,同样不得随意放生,而且不能对当地生产、生活造成影响。这种放生要在科学机构的指导下进行。若本地物种随意放生,如大量放生蛇造成人身伤害,或咬死人工饲养的动物,也要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新修订的野生动物保护法专门对放生问题增加了相关内容。意味着,以后再随意放生野生动物而给他人造成人身、财产等方面的损害,或者是危害了放生地的生态系统,就要依法承担法律责任。这一规定有望倒逼放生者规范和约束自己的放生行为,放生将不再任性随意。

放生也要讲科学。关于动物如何科学放生的问题,林业部门下一步将出台专业指引。普通百姓放生动物是善意,但是如果不是本地物种,放出去对于本地物种是一种生态灾难。同时,放生的动物是否经过检疫,有没有带什么别的病,是否适合野外环境,这些都是需要考虑的。

新修订的野生动物保护法对放生行为既给予了充分的尊重,同时也作出了必要的规范。放生者要自觉遵守野生动物保护法,依法规范自己的放生行为,要坚持科学放生、文明放生、理性放生,不能破坏生态环境,不能损害他人权益,否则就可能受到法律的惩处。

建议有关部门与宗教寺庙等联手,加强对新修订的野生动物保护法的普法宣传力度。同时,执法部门要加大对随意放生的查处力度,推出一批随意放生担责的典型案例,形成必要的法律威慑力。

【纠错】 [责任编辑: 华政 ]
新华炫闻客户端下载

相关稿件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2191291154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