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天科工计划在2030年试飞“空天飞机”
中新社武汉9月13日电 (记者 张素)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提出“腾云工程”计划——拟在2030年完成“空天飞机”技术验证试飞。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刘石泉日前在武汉举行的第二届商业航天高峰论坛上首次披露了上述计划。他介绍说,“空天飞机”又名空天往返飞行器,是可以执行航天发射任务,并多次重复使用的新一代天地往返飞行器。
按照设想,空天飞机可从地面机场水平起飞,在大气层中加速爬升;到达30至40公里高度时一二级分离,一级水平着陆返回;二级继续爬升进入近地轨道,完成运输任务后再入大气返回,具有廉价、安全、便捷、机动等优势。
中国航天科工三院科技发展部部长助理戴江勇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腾云工程”涵盖多项关键技术,包括结构和热防护、气动外形设计、组合动力系统等。
其中,组合动力系统将实现:飞行器起飞时,使用低速性能最高的航空涡轮发动机;达到一定速度后,改用适应在大气层内高速飞行的冲压发动机;到达临近空间,再用火箭发动机进入太空。
戴江勇称,计划在2025年完成关键技术攻关,2030年完成两级入轨空天飞行器技术验证试飞。
旨在实现低成本空天往返的“腾云工程”尚且目标长远,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提出的其余“四朵云”更具备应用条件。比如“飞云工程”,将以长航时的高空无人机为平台,通过跟随“凝视”的方式进行通信中继。
戴江勇说,该款无人机可携带50公斤载荷,在20公里以上高空连续飞行5天,对传统卫星形成有益补充。他们计划在2017年试飞并建立第一代长航时高空无人机空中局域网系统。
此外,采用48颗低轨接入卫星和9颗低轨中继卫星组网的“行云工程”,面向物联网、大数据等未来产业发展需求,计划在2020年完成全系统构建,投入常态化运行。中国航天科工四院副院长张镝举例说,系统终端可集成到芯片、嵌入手机,实现智能手机与卫星直接通信,“用户即使走到‘天涯海角’也可以发送短信或语音”。
“虹云工程”一期将发射156颗卫星,单星数据吞吐量达4个G,基本实现覆盖全球的宽带互联网接入。根据计划,2017年前将发射首颗技术验证星;2019年前发射4颗业务试验星,建造2个信关站;2021年前完成一期工程系统构建。
值得一提的还有“快云工程”,将以快速发射的浮空器为平台,构建临近空间局域网,计划在2018年形成第一代商业应用系统,形成应急信息支援服务能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