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高祖武德三年(620年)四月,时为秦王的李世民不顾众人反对,任命尉迟恭为右一朝统军。行军元帅长史屈突通担心尉迟恭反叛,劝李世民将其诛杀,李世民毫不犹豫地拒绝了。这年七月,李世民奉命率军东征洛阳守将王世充。九月,当时已投降唐王朝的军阀刘武周的部将纷纷反水,唐朝一些将领担心尉迟恭也有同样的心思,将他关押在军中。行台左仆射屈突通、兵部尚书殷开山建议李世民将尉迟恭杀掉,李世民再次拒绝了,还当场释放尉迟恭,并引入内室,赐以金银宝物。李世民对尉迟恭说:“大丈夫凭着感情志向互相信赖,请不要将小小委屈放在心上。我不会听信谗言迫害忠臣良将。如果你认为应该离开,我现在就用这些东西资助你,以表达我们短暂共事的情谊。”尉迟恭没有走,表示自己一定会留在军中效力。
唐朝一些将领对尉迟恭高度不信任,不是没有原因的。在降唐之前,尉迟恭(尉迟敬德)的经历颇为复杂。他少年时打过铁,后来参加讨伐农民起义的官军,这个人天生是个打仗的料,在战场上总是不顾安危冲锋陷阵。从军不久,就做上了隋朝的朝散大夫。隋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马邑鹰扬府校尉刘武周起兵叛隋,杀死马邑太守,遣使归附突厥,据郡城称帝,建元天兴。他闻知尉迟恭作战勇猛,千方百计将其网罗到自己麾下,任命其为偏将。李渊建唐后,刘武周与之争胜,尉迟恭也因此成为唐朝的敌人。刘武周没有错看尉迟恭,此人打仗真的特别厉害。武德二年(619年)九月攻克晋州,十月攻占浍州。此时,夏县人吕崇茂起兵响应刘武周,遭唐重兵围剿,尉迟恭领兵救援,大破永安王李孝基,生擒工部尚书独孤怀恩、内史侍郎唐俭、行军总管刘世让。后来,刘武周、宋金刚等人因为兵败被突厥贵族所杀,天兴朝群雁无首,李世民派人劝降尉迟恭,尉迟恭才以介休、永安两城心不甘情不愿地降唐。
李世民毫无保留的信任深深激发了尉迟恭的报恩之心。就在赐金的当天,李世民亲率五百骑兵巡视战场,行至魏宣武帝陵(今河南洛阳市北邙山)时,突然被王世充率领的万余骑兵包围。王世充部将单雄信挺槊直逼李世民。在此危机时刻,尉迟恭跃马一呼,横刺单雄信坠马。接着,尉迟恭又将李世民挡在身后,缓缓撤出了包围圈。随后,尉迟恭又率骑兵突入王世充部,活捉其部将陈世略,斩首千首级,俘虏六千人,王世充只身逃脱。
某次,尉迟恭随李世民率五百骑兵侦察窦建德部军营,突遇窦军游骑,游骑开始还以为他们是自己人,李世民突然大喊:“我是秦王!”随后挽弓射杀一将。窦军大惊,立即出动六千骑兵相追。尉迟恭保护李世民且战且退。每当追兵将要赶上时,即开弓射击,每射必杀一人,窦军大惊,气势越来越弱。最后李世民和尉迟恭将窦军引进自己的伏击圈,让窦军吃了一次大亏。
信任是有等级之分的。我们不难信任亲人,亲人是与我们有血缘关系的,打断骨血连着筋,你好大家都好,你不好大家都受损。我们也常常会信任知己。知己者,心心相印也,他们的操守怎样,他们的价值观如何,你一清二楚,信任他们,你肯定不会遭到背叛。信任陌生人会相对难一些。陌生人就是从未打过交道的人,我们不知道这个人的为人处事,不清楚他的所思所想,在他们面前,我们会担心交浅言深、害怕谬托知己。比信任陌生人更难的,是像李世民一样信任曾经的“敌人”。曾经的“敌人”对问题的看法与自己不一样,做事的思路相异,他们甚至对我们的利益造成过重大损害,也不知此刻他们是否真的愿意跟我们同心同德。信任这样的人既需要气度,更需要胆量。
然而,信任曾经“敌人”的价值也正在这里。我们信任亲人、知己,他们也会高兴,也可能付出回报,但这种回报不存在太强的情感冲动。曾经的“敌人”不一样,因为曾经尖锐对立,他们对你没有过高的期望,能够让其不受干扰地正常生活,他们已经觉得你大度;能让他们参与你正在做的事业,他们会认为你开通;如果能像李世民一样,做到“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真正信任他们,他们自然会无比感激,必然会千方百计回报你,以此证明你没有看错他。可以说,对曾经“敌人”的信任,是所有信任中难度最大的,也是所有信任中“回报率”最高的。
(来源:学习时报 作者:游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