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 > 正文

最淡定的零号指挥员:人称航天人里的“扫地僧”

2016年10月18日 17:14:35 来源: 新华网

    最淡定的零号指挥员:人称航天人里的“扫地僧”

    ——记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零号指挥员王洪志

    新华网酒泉10月18日电(马芸菲 通讯员 罗梓豪)“各位注意,我是零号!”在运载着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Y11火箭正式点火发射的前最后30分钟里,发射场的话筒里只剩下一个坚定而从容的声音。他端坐在发射场测控指挥大厅中央,面前是5个话筒,背后的墙上挂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史上的4位零号指挥员照片。最后,通过他的倒计时,将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送上了太空。

    他就是王洪志,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发射起,成为了发射场的零号指挥员。总是在千钧一发之际发出口令声的王洪志在接受新华网记者专访时表示:“只要火箭发射进入了最后8小时的发射程序,那么说明火箭的各项测试已经完全就绪,所有的关键节点都在既定程序上运行,所以我是非常有底气的。而且此次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的入轨精确度非常高,是近几次发射非常少见的,我也感觉到很欣慰。”

    22年来的多次华丽转身

    今年45岁的王洪志出生在河北唐县的一个普通农村家庭。他的求学和航天生涯经历数次的华丽“转身”。18岁那年,他考上了青岛海洋大学。1994年,以优异成绩毕业的他得知我国刚刚起步的载人航天工程正在招收应届毕业生,本就拥有着“航天梦”的他毅然决然地抓住机会,来到酒泉,成为了中国航天事业的一份子。

    “我其实是学地质的,专业哪哪儿都不对口,军训和业务学习后,我主动要求参加火箭加注系统的软件开发,领导也非常支持,把我分配到了火箭加注系统。”王洪志说。

    然而他所学的地质专业和火箭加注系统的开发属于一个“天上”,一个“地下”。所以接下来的日子就是没日没夜的学习和研发。火箭发射系统的软件开发在国内没有可借鉴的经验,一切都是摸着石头过河。王洪志说:“那时候可以说是有条件要做,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做”。

    经过艰辛的努力,第一次运用PLC可编程控制器的软件新鲜出炉,并获得了全军科技进步二等奖。这套软件二十年来为十艘飞船、一个目标飞行器和几十次卫星发射任务输送着“血液”,从未因软件问题影响过加注,并在今年完成使命,得到全新的升级。

    “以前的软件只能控制发射程序,控制不了具体的零部件,这套操作系统的控制能力可以直达每一步需要执行任务的每一个零件。所以很多人问我在千钧一发时发出指令会不会紧张,其实不会,我们做的每一步都在程序设计之内,我的声音只是提醒大家,到了程序执行的时间了。”王洪志解释道。

    入伍22载,王洪志先后转战组长、技术室主任、站副参谋长、副站长等多个工作岗位,获得过军事训练先进个人、优秀参谋长、载人交会贡献章、荣立个人二等功1次,并在今年被任命为天宫二号与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的零号指挥员。

    发射前那最后8小时

    很多人都认为零号指挥员只是读读秒而已,其实不然。

    作为零号指挥员,在任务进场前就要负责发射场地面设施设备的检修检测准备;任务进场后要负责各大系统测试工作的组织、计划和协调,约束各系统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测试;进入临射检查和发射程序后,组织各系统进入发射程序直到发射并且还要随时处理各系统在测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虽然担任过多次卫星发射任务的零号指挥员,但是和以往相比,卫星发射的系统相对较少,只有卫星、火箭、发射场和测控几大系统,而载人航天任务却增加了多个系统,需要进行更多的协调准备。面对如此庞大复杂的系统,王洪志充满自豪的同时也倍感压力。

    “也许是因为发射场很多岗位我都干过,而且担任过12次卫星任务的零号指挥员,对各个系统比较了解吧。”王洪志说。他认为,身为零号指挥员应该尽可能地了解掌握各个系统的工作情况,做到临射时心中有数,胸有成竹。

    而这种胸有成竹的状态来之不易。今年,为了迎接天宫二号与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发射场启动的40余个建设改造项目他个个参与其中,数千台地面设施设备他样样如数家珍。

    在辽阔的载人航天发射场,经常能看见一台黑色小车往返于技术区与发射区之间,司机小朱说:“来回3公里的路平均每天零号得跑十几趟。”

    火箭发射启动前的8个小时里,王洪志几乎一动不动地坐在指挥台上,一次次地确定和协调各个系统的任务,发出清晰明确的指令。—8小时,确认发射场系统各项保障工作到位;—7小时,火箭系统各项工作到位;—4小时,火箭开始加电,飞船开始加电;—3小时到—2小时,航天员入舱,确认舱内环境等各项指标……到了最后30分钟,整个发射场的话筒里只剩下王洪志一个人的声音,只要任何程序有误,他都有权命令发射停止。但意外并没有发生,满载中国航天事业希望的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顺利飞向天际。

    充满梦想的人生和平淡如水的生活

    与航天系统内不少职工一样,王洪志把家安在了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王洪志非常忙,几乎天天加班,而她的爱人姚聪颖从事火箭外安测试工作,主要是给上箭产品发“合格证”,最忙的时候,她要负责6台单机的测试。一旦别的单机出现故障,所有设备要一齐加电,陪着加班。但在“神舟”飞船发射任务中,她负责的单机从来没出毛病。任务紧张的时候,夫妻俩好几天都见不上一面。

    “都是一个系统的,我们都习惯了,生活很平淡,主要的放松时间就是休假。”王洪志说。如今他们的女儿已经上了高三。至于会不会成为“航二代”,王洪志认为应该遵循她自己的意见,顺其自然。

    在王洪志的人生里,一面是需要勇敢拼搏,不断超越梦想的工作;一面是细水长流,平淡是真的生活,他从容应对,淡定自若。在发射的时刻,在相距1500米的安全距离,记者都能听到他铿锵有力的指令声,而面对他本人,安静、理性、智慧是很多人对他的评价。采访结束后,王洪志骑着自行车回到他的岗位。看着他离去的背影,他的同行对记者说:“感觉他像航天人里的‘扫地僧’,有大智慧,大本事,却深藏不露,大智若愚。这可能也是一种航天精神吧。”

【纠错】 [责任编辑: 邱小敏 ]
新华炫闻客户端下载

相关稿件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5691293277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