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 > 正文

青海分社李琳海:玉树母亲用爱守护心灵

2016年10月25日 09:00:16 来源: 新华网
http://vod.xinhuanet.com/v/vod.html?vid=393832

 

图为记者采访照

 

  玉树地震后,我采访过3位母亲,至今让我印象深刻。

  今天,故事中的第一位母亲叫康卓德吉,是玉树八一孤儿学校的一名教师。其实,她也是一名孤儿。

  1998年元月3日朝佛路上,卡车侧翻,通天河畔,康卓德吉和父母及姐姐、哥哥阴阳两隔。一场车祸让她失去4个亲人,那年她才10岁。 她的另一个姐姐普阳受不了失去亲人的重创,去了玉树结古寺的尼姑庵。

  大学毕业后,康卓德吉又回到了以前上学的玉树八一孤儿学校,成为一名语文老师。 

  现在学校收容的孤儿有500多名,其中很多都是玉树地震留下的遗孤。学校条件很好,共设有9个年级, 学校也很特殊,因为孩子们没有家,不能享受藏区孩子每年独有的“虫草假”,学生们的暑假集体在巴塘草原过。

  近40天的的假期里,孩子们每天都在帐篷里唱歌,在草原上踢球、跳舞。孩子们住的帐篷色彩鲜艳,这是细心的校长特意定制的,他尽量不让孩子们看见玉树地震时用的蓝色救灾帐篷。 

  康卓德吉说,很多低年级的孩子入校后管男老师叫爸爸,女老师叫妈妈。课堂上出现“父母”二字时,孩子们经常含着泪,声音哽咽。

  如今,康卓德吉已成婚,有个快4岁的儿子。暑假里,很多孩子都被她带到家中,她像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他们。

  她说, 等孩子们再大一点,她会告诉孩子们,其实,课堂上一向坚强的老师也曾经历不幸。

  采访结束时,八一孤儿学校门口12个红色的大字格外引人注目,上面写着:“新校园,会有的!新家园,会有的!”。当时,想想老师的艰辛,孩子们的不易,我的眼泪再也没有控制住。

  故事中的第二位母亲叫做索南措毛,45岁,家住玉树禅古新村,美丽的村落因附近有玉树著名的藏传佛教寺院禅古寺而得名。

  见到索南措毛时,她正在自家的院落里晒牛粪,即便是她上山放牧,也要把一对龙凤胎儿女带到身边。

  聊天中我才知道,2010年玉树地震,索南措毛的丈夫被她的邻居徒手挖了出来,可她的一对龙凤胎儿女在地震中遇难。

  这位善良的藏族母亲久久不能从失去孩子的悲痛中释怀,她整天以泪洗面,甚至有了轻生的念头,就在她跳河自尽的那一刻,被在玉树禅古寺当僧人的大儿子拉了回来。

  索南措毛告诉我,那段日子,她整天在佛前祈祷:“把我的孩子还给我,这样对我不公平,孩子是我的生命啊!”

  也许是上天眷顾这位善良的母亲,2012年5月12日,她的另一对龙凤胎孩子在玉树八一医院降生,儿子叫伊西达哇,女儿叫尕玛文毛。

  我清楚地记得,采访结束给两个孩子说再见时,当时只有3岁多的文毛突然双手合十,对着我做了一个藏人祈求平安的手势。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故事中的第三位母亲,是一个普通农家妇女,为了丈夫生前的承诺,她曾五上玉树。

  她叫杨秀英,41岁,家住青海省化隆回族自治县二塘乡工哇滩村,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 

  玉树地震发生后,化隆县负责援建玉树称多县雪吾村49套房屋的重建,在建筑工地干过8年活的杨秀英和丈夫赵恒礼承建了其中的16套民房。 

  2010年11月17日,赵恒礼承建的房屋主体框架完成,又值高原寒冻期不能施工,他踏上了返乡路途。不幸的是,他们驾驶的车辆在青海省湟源县境内发生车祸,车上5人全部遇难。 

  采访时,这位坚强的母亲告诉我,想起那段暗无天日的日子,她心尖尖上的肉还在疼。 

  2011年端午节过后,这位以前最远只去过省城西宁的女人带上20多个民工,毅然去了几百公里外的玉树。 

  杨秀英只上过小学2年级,不懂工地管理,请人;不会财务,还请人。 

  2011年国庆前夕,杨秀英终于将16户“定制房屋”按时交付给了当地牧民。 

  拿到丈夫的车祸赔偿款后,她首先给工人们结清了工资。 

  “老赵,工人的40多万工程款全部付清了,房子也交给老乡们了,你就好好过你的清闲日子吧。”她曾这样在丈夫坟头哭诉。

  就是这样一个经历磨难的母亲,在一双儿女面前,她却始终挺直着脊梁。她的坚强,她的尊严,我一辈子也不会忘记。

  玉树灾后重建,当地基础设施跨越发展20年。诚然,物质重建是基础,但在三江源头,在世界屋脊,更多像康卓德吉、索南措毛和杨秀英一样的人们却为我们重建起一片精神的高地。

  玉树母亲,我想在你们身上有着藏人对心灵家园的守护,更有着对爱与善良亘古不变的忠诚。请允许我为你们献上圣洁的哈达。是你们告诉我:无论何时,勿忘初心。

【纠错】 [责任编辑: 王莹 ]
新华炫闻客户端下载

相关稿件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810129335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