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 > 正文

新疆分社阿依努尔·谢坎:我用新闻来戍边

2016年10月31日 09:36:42 来源: 新华网
http://vod.xinhuanet.com/v/vod.html?vid=394349

图为2016年的风雪中,记者与同事们一道参与在乌鲁木齐举办的“第十三届全国冬季运动会”报道。

  大家能看清这块石头上面刻着什么字吗?

  是的,是“中国”两个字。

  大家能猜到这块石头是做什么用的吗?

  我告诉大家,这是界碑,一块非官方的,民间界碑。大家知道吗,通常,国家的界碑一般都是每两公里竖一块,而在两块界碑之间的边境线,靠什么来界定呢?

  就是靠这样的石头。

  这是一位生活在南疆边境线上的柯尔克孜族老奶奶刻的。石头上这两个汉字“中国”,是她这辈子唯一会写的文字。

  老奶奶沿着中国和吉尔吉斯斯坦两国的边界,一块一块地码放着她的界碑。沿着山脊,沿着河流,沿着草原,祖国的边界线,与她脚下的路,严丝合缝。一路走来,她刻了数以万计这样的石头,码放好的界碑连她自己都数不清,这一码就是45年。

  她告诉我,他的父亲就是一名护边员,父亲生前嘱咐她,无论如何都要把护边延续下去。

  沿着边境线,走上不远的路,大概也就200来公里,开着越野车,也就颠簸十来个小时吧,就到了另外一个村子。那里有一个柯尔克孜族的老爷爷,他告诉我,戍边可不是沿着边境线走走就可以的。

  80年代,他亲手抓到一个境外间谍,当得知还有一位间谍已经逃跑时,他领着一群边防战士,沿着逃窜间谍的上山方向,追踪过去,当车不能开了,他们就徒步,当路不能走了,他们就爬山,最后到了一片狼群经常出没的禁区。

  他回过身,说了句,你们留下,我去!

  他进山没多久,就找到了目标,把他抓住了。

  这件事情,给他赢得了一枚勋章,在他过去的50多年里,因为护边而得到的荣誉,就像老奶奶码的界碑一样,数也数不清。

  老爷爷说,只要你生活在边境线的这一边,你就得护边。这句话不是老爷爷对我说的,是他对他的7个孩子说的。如今,他的两个孩子,已经从他的手中,接过了他的那份担当。

  护边,从来都不是一件只会得到荣誉的事情,更多的是付出、冒险,甚至生命。

  有一个35岁的柯尔克孜族小伙子,生活在另一个边境村,他常常凌晨六点就动身,沿着边境线,寻找发现一切可疑的动向。

  要知道,新疆的六点可不是北京的六点,他要在黑夜中翻山越岭四个小时,才能迎来第一缕阳光。之所以要摸黑护边,是因为大多数可疑活动,都发生在天亮之前。

  2014年4月的一天,他和另外一名年轻人,一起去巡山,当他在夜色中发现有偷越境嫌疑的四个可疑目标时,他让另外一个年轻人下山去通知村里人,自己冒险走上前去,与他们搭讪拖延时间。谁知道对方很狡猾,察觉到他是护边员,抽出随身携带的一米多长的砍刀,一刀,就砍下了他的手臂。

  他告诉我,用一只手臂,换来这4个犯罪分子的落网,值了。

  三个故事的主人公,我都隐去了他们的名字,是为了保护他们。

  但是,我把他们写进故事,是为了用新闻保护我们的边境。

  在新疆5600多公里的边境线上,还有塔吉克族、哈萨克族、维吾尔族、汉族等各民族的护边员,都在演绎着同样的故事。

  我叫阿依努尔,我是土生土长在那里的柯尔克孜族人,我是新华社85年历史中,唯一一位柯尔克孜族记者。

  这些年,我骑着毛驴,骑着马,骑着摩托,奔走上万公里,采访得来了许许多多这样的护边故事。但是我选择回到新疆,回到生我养我的地方。因为,我是一名记者,我是一名柯尔克孜族记者。我比任何人都更了解那里的路,那里的人,那里的事。我也知道,那里有太多的人,太多的事,太多的美好,还不为外界所知,有我在,就有了你们今天听见的故事。有我在,你们还会听见更多这样的故事。

  作为记者,我会用新闻的力量,去延续柯尔克孜族人护边的故事。

  “agyv ale garolkana,adam eleyboloteken,alyvzv qektax。(柯尔克孜语)”这是我们祖上传下来的话,意思是:“毡房就是哨所,人在,界碑就在。”

【纠错】 [责任编辑: 王莹 ]
新华炫闻客户端下载

相关稿件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8101293418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