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太原12月18日 电 记者手记:在刘家川村听到的“三句话”的反思
新华社记者武敌、王井怀
山西省晋城市城区北石店镇刘家川村,原本是个“上访村”。为治理这个村,山西省省市区镇四级干部“联合攻关”,从全面从严治党入手,约束干部权力,经过一年多治理,现在村里风气有了很大变化。
记者在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召开前后两次探访这个发生巨大变化的小村子,听到的三句话特别令人回味,感受到“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深刻内涵。
第一句:“我一到这个村,任何瑕疵小错都不敢犯。”
说这句话的人是刘家川村第一书记郜燕霞。郜燕霞是镇上的副书记,“三把手”,在农村里也是不大不小的官。然而,现在她一到刘家川村便谨小慎微,“我们不能有一点瑕疵”。
这里一方面的原因是,这是个有名的“上访村”,村民可不怕把事闹大。但更重要的一方面原因在于,郜燕霞等村干部切实完善、真正落实村干部权力公开的制度。如今,这个村所有权力都公开,所有事项都公开,所有支出都公开,对群众没有一点藏着掖着。每一个村干部所做的每一个事,都有全村人在盯着。
“整天小心翼翼的,真的挺难受,”郜燕霞坦诚地说,“但这正是我们追求的。村干部都这样了,刘家川村才不会再掉进干部腐败、村民上访的泥潭。”
是的,权力公开透明,这是人们都想看到的。
第二句:“得让上访的人有个说话的地方。”
说这句话的是北石店镇镇长、治理刘家川乱象时的首任第一书记尹风义。
他到刘家川村看到的是村民上访、干群严重对立的烂摊子。“在这个村,上访大体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村民对村干部的贪腐作风看不习惯,要去告。另一种是部分村干部看到干群对立的情绪,利用上访这种手段,打击对手,暗中支持甚至资助群众‘闹访’。”尹风义说,两种情况说到根上就一个原因,上访户在村里没有表达诉求渠道,以致形成恶性循环,“得让上访的人有个说话的地方”。
于是,尹风义在上级党委的支持下,创造性地建立了村民义务监督小组,让这些上访户加入到监督小组里。“你发现问题,尽管说尽管提,村干部管不了,我管,我管不了,我找上级来管。”尹风义说。
义务监督小组行动很积极,在外人看来甚至有些“挑刺”。然而,正是这种“挑刺”才彰显出权力监督的真正意义。
是的,权力真正受到制约,这是人们都想看到的。
第三句:“这个村的经验我们可学不来。”
刘家川村在省市区镇四级干部的大力整顿下,一年多时间就有了很大的起色。一些其他村的干部跑来学经验,看来看去,面露难色,“这个村的经验我们可学不来。”
为什么不敢学?因为按照刘家川村的治理模式,村干部看起来“权”没了,“管”不了群众了。
“为人民服务”的大字会出现每一级政府大院的门口,但这个大院里的干部并非都有这种意识,一部分人的心底还是有“官”的优越感。从“学不来”可以窥见,把权力关进笼子还面临着一些“软抵触”。
真抓实干,这是落实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每一名党员干部必须要有的担当,这是我们前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