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

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收看新华网2016全国两会特别访谈。我是访谈主持人刘畅。在这个时间段做客演播室的嘉宾是全国人大代表、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盟委副书记、盟长冯玉臻。欢迎您,冯代表。跟网友打个招呼。[ 2016-03-12 10:16 ]


[冯玉臻]

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大家到苍天圣地阿拉善作客。[ 2016-03-12 10:16 ]


[主持人]

作为人大代表,您今年带来了哪些建议呢?[ 2016-03-12 10:16 ]


[冯玉臻]

我带来的建议不少,主要是围绕生态建设、旅游发展、对外开放等方面,有十几件建议。其中,在旅游方面的建议一是将阿拉善盟拟建重点生态旅游项目列入国家、自治区“十三五”旅游专项规划。二是恳请国家从项目、资金、政策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推进阿拉善盟建设国家自驾游基地进程。三是恳请国家加大、加快对阿拉善盟在公路、铁路、机场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投入及其他行业发展方面的支持力度,鼓励、推动将阿拉善盟打造国际旅游目的地。[ 2016-03-12 10:17 ]


[主持人]

说到阿拉善,就会想到贺兰山、胡杨林、巴丹吉林。请盟长为我们介绍一下阿拉善旅游资源的总体概况。[ 2016-03-12 10:17 ]


[冯玉臻]

阿拉善地处内蒙古的最西端,是内蒙古面积最大、人口最少的盟,有27万平方公里,人口24万。1平方公里不到1人。阿拉善向北跟蒙古国接壤,边境线有735公里。向西跟甘肃、向东南跟宁夏接壤。北部、东部跟内蒙古的巴彦淖尔、乌海、鄂尔多斯相邻。阿拉善在内蒙古的最西端,资源非常丰富,包括地下资源、地上资源。地下资源主要是矿产资源。阿拉善地处我国著名的北山成矿带,探明的大概有80多种矿产资源,达到一定量的可以规模开采的有40多种。[ 2016-03-12 10:19 ]


[冯玉臻]

地上资源也非常丰富,一是风光资源,风的资源有2亿,光的资源有6亿多,发展新能源的条件非常好。除此之外,还有你刚刚说到的旅游资源非常丰富。现在大家耳熟能详的胡杨林,世界上仅有三片胡杨林,阿拉善是其中的一片,而且是最集中、品相最好的,被摄影家称为“摄影家的天堂”,每年都吸引国内外的摄影爱好者去当地拍摄美景。还有巴丹吉林沙漠,是世界上唯一的沙漠地质公园,其中有140多个湖泊,沙漠与湖泊的有机融合,景色也是美不胜收,确实是非常令人震撼。还有东风航天基地,是世界三大航天基地之一,第一颗人造卫星是在东风基地发射升空。神舟系列飞船都是从东风基地发射升空。这既是非常好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下一步还即将被开发成旅游景点,让大家在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过程中普及航天知识,这也是让我们引以自豪的现代航天科技基地。[ 2016-03-12 10:22 ]


[主持人]

您给我们详细介绍了阿拉善所处的地理优势以及旅游文化,未来规划有哪些呢?[ 2016-03-12 10:23 ]


[冯玉臻]

我们现在要围绕目前的旅游优势。阿拉善是少数民族地区,民族文化的历史底蕴非常深厚。此外,还有藏传佛教景点,比如南寺、北寺。下一步,阿拉善要打造国际旅游目的地和国家级的全域旅游基地、国家级的自驾游基地。特别是自驾游基地受到旅游爱好者的欢迎。越野e族举办的“阿拉善英雄会”活动已经有5年,去年已经达到5万辆汽车,有15万人参加,在国内外都很有影响力。我们现在要建设汽车梦想乐园,是世界独一无二的,要投资40亿左右。汽车爱好者到了阿拉善,可以在浩瀚的沙漠中穿行,体验在沙漠中驾车的刺激。还可以举办汽车表演,比如国际盛行的大脚车表演。还可以举办大型音乐会,冬天还可以在沙漠中组织冰雪运动。这个基地建成以后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也欢迎主持人和网友去当地旅游。[ 2016-03-12 10:24 ]


[主持人]

习总书记曾经多次提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中应该如何处理好环保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平衡呢?[ 2016-03-12 10:25 ]


[冯玉臻]

我们对这点的认识比较深刻。习总书记讲“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同时习总书记在青海代表团审议的时候也提到“不能欠子孙账”。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要把生态环境保护好。[ 2016-03-12 10:25 ]


[主持人]

阿拉善的生态工作做的怎么样?[ 2016-03-12 10:27 ]


[冯玉臻]

阿拉善的生态环境比较恶劣。27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大概有1/3的沙漠、1/3的戈壁、1/3的荒漠化草原。降雨量比较少,从东到西的降雨量从200毫米到37毫米,每年的蒸发量达到3000多毫米,属于极度干旱地区。这个地方保护生态环境是首要任务,不仅是为阿拉善的老百姓提供永续居住地,也可以为国家生态的整体好转做出贡献。[ 2016-03-12 10:28 ]


[冯玉臻]

在“十三五”规划中,我们要把阿拉善打造成国家级的生态功能示范区。具体来讲有几个措施。一是实施转移集中战略,把生产要素集中到适合人类生存、生活、生产的地方,把更大的空间让给自然环境,有利于环境修复。这个战略实施了20多年,已经转移了3万多人。“十三五”期间,还需要转移1万多人。二是集中发展工业。现在全盟有8个工业园区,要集中到3个,其他的工业园区要逐步收缩,不再发展。[ 2016-03-12 10:28 ]


[主持人]

更加集约化。[ 2016-03-12 10:29 ]


[冯玉臻]

这样可以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三是围绕国家提出的生态建设有很多项目,我们要把这些项目实施好,比如三北防护林工程、草原的奖补政策、公益林政策,要把这些项目做好,对生态环境进行建设性保护。四是实现经济的转型发展。阿拉善已经形成以农牧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第三产业大力发展的产业格局。下一步将逐步加大第三产业的比重。以此为基础,转变发展方式。比如刚刚谈到的旅游、下一步的对外开放口岸经济、新能源,这些都是新兴产业。通过一系列的措施来改善和保护阿拉善的自然环境。[ 2016-03-12 10:29 ]


[主持人]

我们还知道沙尘暴的发生也是居高的。沙尘暴的治理进度和生态保护工作做的怎么样呢?[ 2016-03-12 10:30 ]


[冯玉臻]

“十二五”期间,阿拉善的生态环境得到了非常明显的改善。一是主要体现在草原盖度,在“十一五”期末,草原盖度是10%左右,去年年底达到11.7%。草原盖度增加,植被也在增加,自然环境也在好转。二是过去阿拉善每年有60多天的大风天气,现在已经降到每年10天左右,这充分说明生态环境正在好转。[ 2016-03-12 10:30 ]


[主持人]

我们国家正在推进“一带一路”战略,阿拉善在融入战略中有哪些区位优势呢?[ 2016-03-12 10:31 ]


[冯玉臻]

阿拉善在国家“一带一路”、向北开放战略的实施过程中,我们有非常优越的区位优势。比如国家正在建设的临哈高速、临哈铁路,把东西贯通,把华北、西北和中亚地区联系起来。过去欧亚大陆桥主要是走河西走廊,现在通道打通,比过去的欧亚大陆桥缩短了1000多公里,降低了成本、缩短了出行时间。这条大通道横贯阿拉善全境800多公里。[ 2016-03-12 10:33 ]


[冯玉臻]

现在还有两个口岸,一个是策克口岸,已经开放24年,是内蒙古第三大、全国第四大陆路口岸,向北开放的基础条件经过多年建设已经非常好。第二个是乌力吉口岸,是国务院于今年批准的,是公路客货运输口岸。这两个口岸为向北开放提供了非常好的基础。向南规划的乌力吉口岸到中卫的铁路、公路,再往南,一直到陕西、四川、重庆到长江上游,也就是南北大通道可以把阿拉善跟长江经济带联系起来。下一步的阿拉善发展格局是北开南联、东西贯通的大交通格局。这是我们在“一带一路”和向北开放过程中最大的区位优势。[ 2016-03-12 10:34 ]


[主持人]

“十三五”期间,阿拉善将如何抓住我国大力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重要机遇和向北开放的战略,发挥好区位优势、开放优势,以及深化对外开放呢?[ 2016-03-12 10:34 ]


[冯玉臻]

我们的整体规划是两口岸、三园区。两口岸就是策克口岸、乌力吉口岸。三个园区就是在策克口岸的跨境经济合作区,在乌力吉口岸搞一个自由贸易区,在敖伦布拉格搞一个国际物流保税区。[ 2016-03-12 10:36 ]


[冯玉臻]

两口岸、三园区主要发挥几个方面的功能。一是进行贸易,这是我们跟蒙古国合作的主要内容。因为蒙古国有非常丰富的矿产资源,我们国内有非常大的市场,双方可以进行贸易交流。比如策克口岸经过24年的开放,过货量达到6000多万吨。二是我们跟蒙古国的产能合作是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和向北开放的重要合作内容。因为蒙古国拥有非常丰富的矿产资源,过去主要是依靠矿产资源的销售,提出的是“矿业立国”,现在也在进行工业化。而我们又有非常完备的工业体系,像阿拉善的煤化工在全国是领先的,可以进行优势互补。通过我们的技术、装备、市场、人才,结合蒙古国的矿产资源,可以进行产能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这是我们下一步合作的内容。[ 2016-03-12 10:38 ]


[冯玉臻]

三是旅游。现在策克口岸正在探索跨境旅游,大家对蒙古国的自然风光、民族文化比较感兴趣,通过落地签证的便利化条件来推动跨境旅游的发展。除此之外,我们在教育、卫生、文化、生态建设、草原疫病防治等等方面正在探讨合作途径。比如教育,我们现在接纳蒙古国的留学生,从小学开始就到阿拉善上学,我们提供非常好的条件。比如蒙古国的病人到口岸看病,我们也提供非常好的服务。通过全方位的合作,不断提升我们跟蒙古国合作、交流的水平。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为国家“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战略做出贡献。[ 2016-03-12 10:39 ]


[主持人]

非常感谢冯代表做客演播室。这期的节目就到这里,下期再会。[ 2016-03-12 10:4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