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袖珍院长”的新春愿望
新华社长沙2月2日电 题:“袖珍院长”的新春愿望
新华社记者陈宇箫
一座废弃工厂搭成的简易小屋,用树桩和拆房留下的木材燃起的篝火……今年除夕夜,湖南常德德山10多名老人在儿女家吃完年夜饭后,陆陆续续回到他们心中的这个“家”,围坐在篝火旁,有说有笑地交谈。
老人们口中的“家”其实是一家敬老院,和沅水河畔只有一路之隔,位于湖南常德德山的老码头。从敬老院大门进去,右边是一长条平房宿舍,左边是工厂改造的小屋。“家”虽简陋,但很温馨。不过,这家敬老院的所在地已经被列入棚改项目,老人们将面临着“无家可归”的困境。
敬老院负责人陈华被当地老百姓称作“袖珍院长”。因患过小儿麻痹症,年近不惑的他身高仅1米出头。他外出打过工,也做过小生意,因为身高问题饱受冷眼。而在这里,他说:“完全感受不到歧视,甚至感觉自己还很高大。”
陈华的母亲一直都有帮助老年人的习惯,后来收留的老人多起来,干脆自己办了一家敬老院。七年前陈华从年迈多病的母亲手里接过这家敬老院。最初的三个月,从“不适应”到最后老人们堵在门口不让他走,陈华越来越喜欢自己的新角色。因为陈华和老人们关系处理得好,加上收费合理,如今的敬老院居住着将近50名老人。
68岁的朱冬初无儿无女,双腿植入了钢板,走路靠拐杖。即便是这样,他还是会帮着“小院长”做事,他说:“我做的都是自愿的,哪个鸟儿不想飞好窝!”
敬老院从2004年成立至今,因为老人的住房问题已经搬迁过3次。很多老人因搬迁返回村里之后,都会打听新院地址,再搬回来。
这是陈华在敬老院度过的第七个春节,他忧心忡忡地告诉记者:“不知道还能在这里陪老人们过几个春节。”
陈华现在最担心的是老人们明年的住宿问题,“要是能和公办养老院联系上,接收他们,让我去做事,不拿一分钱都可以……新年我最大的愿望就是能有个固定的地方,让老人们住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