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 > 正文

大山深处的科技创新推进会

2017年11月16日 19:25:44 来源: 新华网

  新华社北京11月16日电 题:大山深处的科技创新推进会

  新华社记者 张选杰、李兵峰

  11月16日,连续多天的细雨之后,袅袅升起的云雾,让地处大山深处的某国防工区寒意愈浓。可火箭军某旅工程科科长宋仲华的心里却热乎乎的,因为在这里召开的基地科技创新推进会上,他收获了兄弟单位共享交流的20多个创新成果。

  “这些成果实在管用,解决了不少施工现实难题,我得赶紧把它们带回去,在工区推广应用,提高施工质量效益。”上午会议一结束,获得过20余项国家专利的他,就风尘仆仆地奔赴千里之外的一处在建国防工区。

  带着问题来、带着成果走。与他有相同感受的,还有其他旅团的数十名参会代表,他们同样在这里满载而归。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科技是核心战斗力’的重大论断,把科技创新作为强军方略之一,提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谈起在国防工区召开科技创新推进会的用意,当了一辈子工程兵的火箭军某基地司令员康建国说:“对于导弹‘筑巢人’来说,阵地就是战场、施工就是打仗,科技创新是提高施工能力的第一引擎,我们要更加牢固树立科技引领理念,大幅提升科技创新对国防工程施工的贡献率。”

  这个基地履行极其特殊的使命任务,担负着阵地工程建设、战时工程保障和非战争军事行动应急支援“2+1”的使命任务,先后承建了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和氢弹、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设备安装,以及第一个导弹试验基地、第一批导弹阵地建设等战略工程、核心工程、首脑工程。

  “导弹工程兵终日与大山为伍、与岩层为伴。虽然双脚扎在山沟里,但是双眼要长在山顶上。”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过程中,这个基地党委深刻认识到,必须着眼新形势新使命,汇聚官兵智慧,深化军民融合,加快认识之变、观念之变、思维之变、能力之变,才能构筑好“藏得住、打不着,抗得住、摧不毁”的地下长城。

  没有“高大上”的多媒体汇报,也没有“绚酷美”的大动画演示,大山深处召开的这个科技创新推进会“土味”十足,短短2天时间,参加会议的官兵上阵地、钻坑道、进班排,身上染着灰尘、脚上沾满泥土。

  “实现强军目标需要创新,我们建设的作战阵地是导弹部队打胜仗的基本依托,不创新不行,创新慢了也不行。”“能打胜仗对于我们导弹工程兵来说,就是不让导弹等阵地、不让训练等阵地、不让打仗等阵地。”“国防工程是我们创新的根基和平台,创新的构想要写入导弹阵地……”

  会议组织讨论时,就在大山脚下一座简陋的施工板房里进行。司令员、旅团长和来自一线的官兵代表围坐一起,边学习讨论党的十九大精神关于创新的重要论述,边集思广益优化施工模式、创新工艺工法,破解施工难题。

  去年年初以来,他们先后推广了48项创新成果,全部在施工一线落地开花,在提高施工质量、加快施工进度、减轻劳动强度和增加安全系数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让广大官兵尝到了创新的甜头。

  复杂不良地质“七步九分”开挖工法、某型多功能钻机、全电脑凿岩台车、高空作业平台车……在施工坑道里,这次科技创新会遴选出来了32项“三小四新”成果,准备在部队推广应用和试用。

  这些成果虽然包装不精美,名称也不时尚,但是“接地气”“冒热气”,围绕制约部队建设和阵地施工的重难点问题,全部从施工一线孕育而出,由施工一线官兵研究完成,参加会议的官兵边观摩边动手操作实践……

  “抓住创新,就抓住了前进的牛鼻子。我们每个季度召开一次这样的科技创新推进会,就是要结合每名官兵、每个工位实际,掘取创新实践的‘真金白银’。”在紧张繁忙的阵地施工现场,基地参谋长常建伟说,“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愈加感到必须坚持科技引领、全员创新,加紧培养‘小能人’‘小诸葛’‘小创客’队伍,打造新时代的科技工兵,让每名官兵成为创新的实践者、生力军,大幅提升科技创新对阵地施工的贡献率。”

  大山深处的科技创新推进会结束了,一辆辆军车沿着崎岖的山路渐行渐远,官兵们带着创新的理念、创新的成果、创新的动力,奔向分布在大江南北的一个个在建导弹阵地。

【纠错】 [责任编辑: 张樵苏 ]
新华炫闻客户端下载

相关稿件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5701121967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