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讨论“国家宝藏”时,我们在讨论什么?

2017年12月28日 15:35:51 | 来源: 新华网
分享到:

图表:《盗/守墓笔记》五

  在这场“猫鼠游戏”中,怎样保护更多的“国家宝藏”?

  虽然打击力度不断增大,但文物犯罪形势依然严峻。甚至有盗墓贼形容,在盗墓案件高发的陕西,盗墓就像“赶集会”。要斩断伸向地下“国家宝藏”的黑手,必须出口与入口“两头堵”。

  首先要“堵”住盗掘文物销赃渠道。从报道来看,透明度低、流通性差的私人博物馆,往往是盗墓贼理想的销赃地,而目前我国对于私人博物馆收藏文物还没有明确的法律界定。因此,必须对私人博物馆实行更严格的准入制度。

  需要警惕的是,文物收藏与公职人员的贪污腐败之间,还存在着说不清道不明的灰色地带,反腐重拳还需加强。淳化“7·20”系列盗墓案警方通报中,就有甘肃、河南两省政协委员利用私人博物馆参与倒卖文物,其中一人外逃后仍逍遥法外。

  其次,打击文物犯罪的同时也需要主动预防,提高全民文物保护意识。值得欣慰的是,当一部以文物为主题的节目引起大众广泛讨论时,也意味着我们正在做这件事。

  文物是中华文明、中国革命的精神标识和文化标识,是国家象征、民族记忆的情感依托和物质载体。保护文物就是保护国家与民族的历史,守护中华民族的根与魂。文物背后遗失与守护的故事,与燃起的自豪感一同被唤醒的大众文保意识,正是当下各种“文物热”现象的真正意义所在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纠错】 [责任编辑: 黄锐]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1191122168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