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正文
上海基层探索建设“组织力工程”
2018-01-05 09:38:36 来源: 新华网
关注新华网
微博
Qzone
评论
图集

  新华社上海1月5日电  题:上海基层探索建设“组织力工程”

  新华社记者何曦悦

  从一个楼组,到整个社区;从组织党员干部,到团结全体居民。近日,上海市静安区临汾路街道在总结试点成果的基础上,实施“组织力工程”,以群众组织力应对基层社会治理中的新现象、新问题。

  闻喜路555弄16号楼组的楼道,仿佛一条盘旋而上的画廊。墙面挂着大家捐赠的书画作品;鲜红的“党员家庭”标识贴在几户门前,亮明家庭中的党员身份;各家门口写着简洁深刻的家风家训,“待人诚信,做事恒心”“珍惜当下,知足常乐”……

  “起初,并不是所有人都愿意亮明党员身份,我们就一家一户上门做工作。”程叔雏老先生是楼里的住户,也是带头创建美好楼组的领军人物。

  渐渐地,“党员家庭”标识发挥出了神奇力量:楼道里再也没有人乱扔杂物,大家看到邻居门前的垃圾还会顺手带走;各户自发组织起来,每月有一户做东,邀请大家到自己家喝茶聊天,增进感情……

  “最近,楼组各户还亮出了家风。通过这些集体行动,大家从陌生人变成了朋友,在互相商量中建成了人人称赞的美好楼组。”程叔雏自豪地说。

  临汾路街道党工委副书记杨景明介绍,除了亮出党员身份,各试点居民区党组织还以楼组为单元,挖掘打造了一批具有工会标识的“爱岗敬业之家”、具有共青团符号的“青春风尚之家”、具有妇联特点的“巾帼文明之家”等。

  这些家庭都自豪地亮出各自的党群身份,晒出家风、家教,形成了互相帮扶、监督的积极氛围。

  党支部“越走越远”,群众松散难聚,曾经是临汾路街道面临的困境。街道党工委书记俞林伟说,曾有一名83岁的老党员给他写信,反映居民区楼道堆物脏乱,埋怨党支部不作为。

  “她说如果自己年轻20岁,一定把党员组织起来,把小区环境搞上去。”俞林伟回忆道。

  这封信让街道领导班子成员陷入了沉思。临汾路街道实施“民情日志”大数据统计后发现,4555名党员当中,60岁以上的党员占了80.8%,35岁以下党员仅占4.7%。

  社区党员的特殊年龄结构,意味着大比例的党员已经从“积极服务他人的力量”变成了“需要他人照顾的对象”。而与此同时,大量群众力量却未得到充分利用。此外,居民心力分散,服务难以落地。

  “比如,新建非机动车停车场就曾面临选址难题。”俞林伟拿出一份数据,停车位短缺最严重的一个小区中,只有7.87%的非机动车有规范区域可停。但居民利益诉求互相冲突,既要停车场近,又不愿受噪音影响,选址迟迟难定。

  “仅仅组织党员是远远不够的。”俞林伟说,“不组织好群众,就不能做好社会治理。”

  因此,临汾路街道创新实施“组织力工程”,建立从党员到群团再到群众的立体化、全方位系统探索。随着党员带头、群团链接的社区氛围渐渐形成,越来越多的普通居民愿意协商合作,更主动为社区建设贡献力量。

  “我非常希望用自己所学之长,为社区居民提供免费法律援助服务。”家住阳曲路的李嘉洁在一家律师事务所工作,虽然不是党员,但她期待为近邻们提供帮助。

  这些乐于奉献的愿望,在临汾路街道得到最大化的实现。在试点工程中,工青妇等群团组织和各类统战人士联谊会等平台以居民小区为单位建立起来,居民区妇联执委、团支部委员和各类组织平台的核心成员比例得到了适度扩大。

  “亮身份、亮家风等成功实践,就是来自群众的自发创造。我们增强群众组织力也要首先汲取广大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俞林伟总结道。

+1
【纠错】 责任编辑: 杨婷
新闻评论
加载更多
幻影雪秀“添彩”雪博会
幻影雪秀“添彩”雪博会
出“冰”芙蓉
出“冰”芙蓉
昆明滇池游客雨中邂逅红嘴鸥
昆明滇池游客雨中邂逅红嘴鸥
多地迎来降雪
多地迎来降雪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99701122214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