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一则信息在朋友圈刷屏:河南范县2万亩有机藕滞销!不让好藕烂在地里,许多人伸出援手,展开爱心助农大行动,缓解农民燃眉之急。好消息令人暖心。在欣慰、点赞之余,也有必要静下来思考:农产品滞销,如何更好消化?
这不是个案。近来,爱心土豆、爱心萝卜等事件接连上演,背后折射出小生产面对大市场的无奈。如今,农产品供求矛盾变了,需求升级了,有效供给跟不上,阶段性供不应求与供过于求并存。种多了,菜贱伤农;种少了,菜贵伤民。“种什么、种多少”,这个看似某个产区、某些农民一季接一季的押宝题,正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课题。
“市场缺什么,农民种什么”,道理简单,做起来却不易。这些年,新型经营主体快速成长,全国规模经营面积超过1/3,但大多合作社、大户、家庭农场实力不强,重生产、轻市场,往往什么赚钱,就一哄而上;产多了烂市,又一哄而散。一些地方政府习惯大包大揽,调结构不做调研,上产业贪大求快,也埋下了市场隐患。市场的结没解开,产销难对路。土豆不行改大棚菜,白菜不值钱改种水果,别人赚得盆满钵满,自己跟风连连赔本,这样的案例不少见。
解决农产品卖难,根子是让小生产对接大市场,这既要一场生产力调整,也需要一次深刻的生产关系变革。“爱心菜”这样的临时措施,只能解一时一地问题,要除病根,还需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
种什么?选准优势产业。一个地方资源禀赋如何,产品优势何在,市场渠道怎样,都需要科学规划、认真考量。从跟风到合理布局,从被市场牵着鼻子走变主动出击,突出特色,找准市场,这样发展起来的产业才脚步笃定,对于市场行情涨落更冷静。同样是种藕,湖北汉川的产品从鲜藕到籽莲、藕粉,市场不愁卖。同样是土豆,甘肃定西人把它做成百亿元的大产业。可见,找对路子,下足功夫,一步一步把资源优势变成市场优势,就能具备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和底气。
怎么种?抱团闯市场。摸行情、树品牌,靠小农户单打独斗不行,只要新型主体不要农民也不行。农业产业化,要从耕种收到产加销,建立起利益紧密联结的产业链,让各类主体充分参与现代农业,各司其职,各归其位。龙头企业擅长市场,做好产销衔接;合作社擅长管理,组织生产;农民擅长种植,负责田间管理;社会化服务组织提供技术。理顺体系,激活市场、激活要素、激活主体,从地头到市场,信息传递有效,生产组织有序,让农业实现更高质量发展,成为有奔头的产业。
政府主导作用不可或缺。引导农民、服务农民、帮助农民,但不能强迫农民。应该看到,结构调整是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一调到位。培育一个成熟的产业,叫响一个品牌,需要三五年、十多年,甚至更长时间。当前重点是发挥好政策指挥棒作用,形成支持有力、保障有效的政策体系。缺资金,产业政策、金融政策联动;缺信息,加强市场分析、预警等服务;怕风险,加强政策性保险支持。从田间到餐桌,帮助农民解决现实难题,提升农业供给效益,提升产业竞争力,让好产品卖出好价钱。
市场千变万化,行情注定会起起落落。只有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才能让新型主体在市场摸爬滚打中更加成熟,农产品滞销的遭遇也会更少些!(文/赵永平)
-
征集丨让公共政策更友好 你的意见很重要
2017-12-15 09:39:47
-
殴打医生的女教师,评职称该受限吗?
2018-01-14 08:49:27
-
比《琅琊榜》精彩的宫斗戏背后 是攸关未来的大棋
2018-01-12 09:07:16
-
家长究竟该怎样和老师打交道?
2018-01-12 08:16:47
-
触目惊心:雪场“大跃进”背后的安全隐忧
2018-01-12 11:1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