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8日,唐本忠(中)和他的学生在实验室里。新华社发 (王玺 摄)
新华社香港1月23日电(记者李滨彬 张雅诗)香港科技大学教授唐本忠的“聚集诱导发光”项目日前获得了2017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在竞争激烈的这一奖项的争夺中,为何香港科学家能拔得头筹?新华社记者近期走访了香港多位科学家,探究其深层原因。
追求科学艺术化的香港科学家
这次是唐本忠第二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10年前,他参与的项目也曾摘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走进唐本忠位于香港科技大学的办公室,记者发现办公室的墙上贴满了他与学生各种活动的照片,屋内摆放了很多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物品,办公桌前挂着一幅唐寅的山水图。他的脸上始终充满喜乐的笑容,谈话幽默而散发着哲理和诗意。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我很享受做科研。科学是了解自然,人文是欣赏自然,都是追求美好,因此不可割裂。科学的艺术化,艺术的科学化是我人生追求的目标之一。”唐本忠告诉记者。
他强调人文教育的重要性,认为艺术赋予人想象力,而科学研究非常需要天马行空式的想象力、触类旁通的推理和清晰的表达能力。理工科学生更需要文学艺术的熏陶和训练。
“做科研最重要的是创造性,科学家要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和高雅的鉴赏力;从事科学研究要敢于挑战常识、勇于推翻常理。跳出传统观念的窠臼,就有可能开创出一片新天地。”唐本忠说。
唐本忠提出的“聚集诱导发光”与物理学常识中的“聚集猝灭发光”恰好相反,是一个反传统的新概念,是指分子在聚集状态下发光反而比单分子状态更强的现象,是有机发光材料在基本科学原理与应用方面的重大突破,可能应用在医疗诊断等方面,前景广阔。
1月18日,唐本忠在向记者展示聚集诱导发光材料。新华社发 (王玺 摄)
吸引国际人才的香港宽松科研环境
唐本忠1982年从华南理工大学毕业后先后到日本、加拿大留学,1994年到香港科大工作。他表示,香港基础科研有其优势,二十多年来积淀了一批科研人才,约有十名科学家拥有内地院士身份,比例相当高;香港拥有较宽松的环境,让科研人员能静下心来做研究;香港法治良好健全,办事有规有矩,整体环境较公正。
香港大学教授陈冠华也对记者表示,香港便利发达的城市环境很吸引国际人才,相对宽松的环境让不少教授能专注自己感兴趣的原创性研究。
“香港虽然长期重商,但对于科技知识的应用,一向处于全球前列位置。香港在基础研究方面有扎实的基础,良好的科研环境和平台,也凝聚了各个领域的优秀人才,这是我们基础研究持续取得突破的必要条件。”香港科技大学副校长叶玉如教授表示。
叶玉如介绍,香港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教资会)在2014年进行了全面的研究评审工作,报告指出香港院校的研究项目中,12%获国际专家评为达到世界领先水平,34%达到国际卓越水平,余下绝大部分达到国际或区域水平。评审小组对不同领域的研究都给予高度评价,例如:医学及卫生科学的大部分研究已达全球最佳水平,电机及电子工程排名可跻身全美最佳20%院校之内。
以香港科大为例,其成立至今26年,是一所面向国际的研究型大学,一直进行前瞻性的研究,通过基础科研及尖端科技创造新知识。教授们不仅在多项重要研究计划上获得拨款,以及创新科技处的创新及科技基金等,并持续在顶尖的国际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屡获国际殊荣。
1月18日,唐本忠向记者展示他获得的2017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证书。新华社发 (王玺 摄)
香港近年来加大和内地的科研合作
值得一提的是,这次唐本忠教授的获奖项目,由其带领的香港科大和内地的浙江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团队共同完成。唐本忠在香港的研究团队人数为70-80人,同时,在华南理工大学和浙江大学也有小组团队。
叶玉如介绍,香港科技大学一向与内地有稳固的科研合作,于深圳及南沙均设有研究设施,例如深圳研究院、南沙的香港科大霍英东研究院;通过主持和参与内地的重大科研计划,香港科大与北大、清华、复旦、浙大、中科院等顶尖院校和科研机构建立稳定的科研合作;也积极参与国家科研战略规划,比如“中国脑计划”。
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表示,本届政府将创科产业视为最重要工作重点之一,将在港深创新及科技园建立贯通创新及科技产业上、中、下游的全方位发展平台,打造大湾区国际科创中心。
叶玉如表示,最近香港科技大学也在积极讨论和推动一些有利于香港科学家参与内地科技发展的措施,希望可以借此进一步调动香港科学家与内地科研合作的积极性,做出更好的成果。
香港科大教授李泽湘指出,在“大湾区”和“智能时代”双重背景下,发展科创产业是香港的重要机遇。只有把科创打造成香港发展的新引擎,开拓发展的新空间,才能引领“大湾区”的科技产业发展,与湾区“9+2”共同打造世界的新硅谷。
-
“向阳红03”船抵达缅甸开展海洋科学考察
缅方当天上午在迪拉瓦港举行了欢迎仪式,中国驻缅甸大使馆参赞杨守征、缅甸蒙育瓦大学校长杜拉乌博士等出席。2018-01-18 12:48:22
-
国家科技奖“瘦身”利于激发科学精神
从长远看,更需要从制度层面深化改革,完善科研成果评价体系,以保证这样的科学家得到应有的荣誉。2018-01-09 10:15:09
-
征集丨2018“我向总理说句话”网民建言
2018-01-14 10:53:24
-
有奖外拍报名丨登电视塔赏超级红月 看夜色北京
2018-01-24 10:31:54
-
从小众到被追捧,年轻人为何爱上纪录片?
2018-01-24 11:10:25
-
你敢对孩子说一句"不成功也没关系"吗?
2018-01-24 08:54:55
-
"40后"谈"90后"为何会被"佛系文化"吸引
2018-01-24 08: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