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3月3日电(记者郑良 王成)全国人大代表、“85后”畲族女孩雷金玉是一名“村官”。3年前,大学毕业不久的她放弃了在厦门待遇优厚的工作,回到老家福建省福安市坂中畲族乡后门坪村当上了村主任。
3年来,她和畲族乡亲们一起,发展特色农产品种植,拓宽产品销售渠道,解决村民就医、小孩上学等难题,保护传承畲族文化,村民们的生活越过越好。
后门坪村位于闽东偏远山区,7个自然村星星点点分布在半山腰上,村民的田地都是稀稀疏疏的梯田。土生土长的雷金玉,对家乡旧面貌最深刻的印象就是交通不便。“十多年前,小孩子到镇里上学,得在泥泞的山路上走上两个多小时。”雷金玉说,“落后的交通阻隔了村民与外界的联系,脱贫致富也迟迟找不到门路。”
近些年来,各级政府对于农村交通建设的投入不断增大,村通向镇的水泥路打通了,7个自然村都有了硬化水泥路,汽车可以开到家门口。村民种植的茶叶、甘蔗、花生等特色农产品直接运到外地销售,收入稳步增加,2017年人均收入达到1.4万多元。
“这些年村里变化可大了,有了保洁员,镇里有人每天来村里运垃圾,道路干净整洁了,道旁一幢幢新建的三层小楼拔地而起,村民的日子越来越有奔头了。”谈起畲乡的变化,雷金玉眼里闪烁着喜悦的光芒。
不过,在雷金玉看来,像坂中这样的偏远畲乡要真正实现振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而最为紧迫的莫过于人才的缺乏。“大多数年轻人还是在外打工,人才不好引进来,也留不住。”雷金玉告诉记者,村里的农产品品质好,很受欢迎,但还是“养在深闺人未识”,销售渠道有限,中间渠道多,去年以来,她自己通过电商销售村里的茶叶、蔗糖、药材等农产品,价格比收购商高了一倍。
雷金玉告诉记者,她一直想组建村里的电商销售团队,但由于人才缺乏,一直未能实现。通过环境提升、产业发展,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回乡创业,是摆在雷金玉面前的一道难题。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特别是要“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让雷金玉很振奋,她说:“期盼更多年轻人投身农村,在乡村振兴实践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
大数据"坑熟客",技术之罪需规则规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质量发展,怎么消除“游离感”?
2018-03-02 08:58:39
-
学校只剩一名学生,她却坚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变动!骑共享单车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楼市会有哪些新变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