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正文
“苔花仙子”魏海燕:深耕基层助力女性患者“重生”
2018-03-07 14:21:59 来源: 新华网
关注新华网
微博
Qzone
评论
图集

  新华社杭州3月7日电 题:“苔花仙子”魏海燕:深耕基层助力女性患者“重生”

  新华社记者 俞菀

  学霸、海归、科室负责人……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乳腺疾病诊治中心40岁的副主任医师魏海燕主动援疆、下基层,在这个繁花似锦的时代,身材娇小的魏海燕迸发出了巨大能量。同事佩服她“3个月干成了别人3年都没干成的事儿!”患者亲切地称她为“苔花仙子”,感恩其仁心与医术。

  “行走中”的职业情怀

  “别紧张,这只是一个小手术……”娴熟的操作、柔和的声音和微笑的眉眼,15分钟后,这台乳腺肿块微创手术顺利结束。“之前我真的很害怕,但魏医生一直安抚我,她的声音好像有魔力,她的动作特别干净利落。”这位30岁的女性患者说。

  在浙大一院,慕名而来找魏海燕看病的患者很多。为何一位青年外科医生会赢得好口碑?除了名校博士、资深海归这些“光环”外,更重要的是她坚守的职业情怀——始终行走在病人最需要的地方。

  2016年4月,魏海燕跟随援疆医疗团队来到新疆阿克苏。除了有效带动当地医院的管理水平、学科建设外,她多次出访义诊,不断穿行在戈壁沙漠中。

  “记得有一次,坐了9个小时的车去给一位80多岁的病人看病。她知道自己得了乳腺癌,拒绝治疗甚至拒绝吃饭。但通过诊断,我觉得她的病情并没有严重到只能等死的地步。”魏海燕说。

  “治病先要解开心锁。”做通了思想工作,魏海燕为她制定了一整套治疗方案。如今,这位病人病情控制得很好,还能自己做饭,笑盈盈地和乡亲们说“魏神医”的故事……

  “我喜欢到处走走,只有到外面看过,才知道技术、理念的差别,才知道我们国家临床医疗到底是什么情况。”魏海燕说,这是她对做好一名外科医生的理解。

  “有些医生,可能觉得进了大医院好比背靠大树,不用太动脑筋、冒太大风险就可以平步青云。但魏海燕不同,她愿意去闯,去医疗资源最贫乏的地方历练,这可能是很多年轻医生想都没想过的。”浙大一院乳腺疾病诊治中心主任医师傅佩芬说。

  填补区域专科技术空白

  入职之初,魏海燕目睹了浙大一院乳腺病诊治中心走上专科化道路后的突飞猛进。2015年,浙大一院全面托管嵊州市人民医院,魏海燕主动请缨,跟随专家团队来到嵊州。

  “其实当时科室很缺人,她又是重点培养对象。但她去基层的愿望那么强烈,我们也都支持她,为她的开创性工作提供后备技术支持。”傅佩芬说。

  嵊州地处浙江中东部,长期以来,当地医疗机构缺乏乳腺疾病诊治的优质平台。

  在嵊州的工作中,魏海燕与当地同事通力合作,建立“静脉输液港”,开展“乳房重建术”,填补了当地多项专科技术的空白。嵊州市人民医院建立甲乳外科后,魏海燕担任科室主任。短短4个月,带领团队共计开展各类手术372台次。

  温暖助力“重生”

  我国普外科鼻祖裘法祖院士曾说:“德不近佛者不可为医,才不近仙者不可为医。”魏海燕始终以这样的高标准要求自己、温暖病人。

  她操刀的“乳房皮下单纯切除联合即刻背阔肌乳房重建手术”,让不少女性患者摆脱病魔的同时提升了生活质量。“真的没有想到可以恢复得那么好,说是重生也不为过。”乳腺癌患者高女士说。

  在魏海燕的办公室抽屉里,整整齐齐地叠着几十封患者写来的感谢信,她说这些都是自己珍藏的“勋章”。一位嵊州玠溪村的患者在信中写道:“来复诊没约上你的号,后来才知道你去我老家义诊了。真的很感激,这么冷的天,大老远地为乡亲们奔波……”

  魏海燕有一个特殊的黄豆枕头,那是一位50多岁的患者送给她治疗颈椎病的。里面的黄豆一粒粒精心挑选、清洗、晾晒、炒好后装入布套,枕布的内外套又经过反复多次的清洗。

  “虽然像苔花一样平凡,却努力地将人生中内敛的坚韧、明亮的善意、仁爱的温暖和积极向上的美德传递给周边的人。”有网民在看到魏海燕的行医故事后写道,“这个时代需要这样从医为民的楷模。”

+1
【纠错】 责任编辑: 张樵苏
新闻评论
加载更多
建筑女工时装秀
建筑女工时装秀
樱花海 映春光
樱花海 映春光
黄河壶口瀑布水量增大
黄河壶口瀑布水量增大
陕西历史博物馆的“文物医生”
陕西历史博物馆的“文物医生”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5701122501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