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西安3月8日电 题:西装+泥裤腿:为职业农民“画像”
新华社记者刘书云、张斌
早上9点,像城里人上班一样,60岁的农民罗恩后穿着深色西装,把平日里开的一辆黑色大众轿车停靠在试验田边。车是2012年买的,为跑生意用;35亩地是流转来的,为搞新品种繁育和展示。
罗恩后走下车,裤腿下方沾满了泥点子,因为常下地,还没来得及洗。与泥裤腿形成极大反差的是他光滑的油背头,看起来显得很时髦,也很精神。
“坐在公司是老总,下到地里是农民。”罗恩后这样解释他的装束。
作为杨凌示范区揉谷镇的一位职业农民,罗恩后拥有一家种子公司,一个专业合作社,还有专门搞研发的种子研究所。
杨凌是我国著名的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被誉为中国的“农科城”,区内有众多农字号的科研和教学机构,拥有6000多名农业领域的高技术人才。这里还是我国种子研发和推广的重要基地,“种子研发在杨凌,种子经营在杨凌”已成共识。
罗恩后的专长是洋葱新品种选育,搞这一行已经有30个年头了。地里这些都是新品种,正处在试验阶段。老罗身旁的试验田,被分成4大块,每一块地里都插着小牌子,写着品种名称,几位雇来的当地农民正在地里除草、施肥。
“我的洋葱切着不辣眼睛,吃起来脆,味道还甜丝丝的,产量也高。”老罗对自己的洋葱很自信,“早熟、晚熟的品种都有,有的每斤卖两三百元,还有的要上千元。”
这种自信不是毫无来由。由他主导选育的“秦红宝”洋葱新品种,是陕西的名牌产品;他不需要推销员,买家自会寻着他的名头跑到杨凌找他买种子,销售收入一年有1000多万元;他的种子不但卖到国内20多个省份,就连俄罗斯、韩国、日本、比利时等国家也有稳定客户。
名气大了,老罗还经常被邀请去各地讲课。“我就是有师傅指导,才有今天的,所以,人家邀请,咱就去,好东西需要分享。”他说。
老罗所说的“师傅”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教授郭芝青。初中毕业那年,老罗开始务农,看着自己家种的洋葱产量上不去,好钻研的他开始查找原因,要改变这个现状。百般无解后,他近水楼台,来到位于杨凌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找郭芝青教授求教。被小罗的决心所打动,此后,郭教授成了他的智囊,那年,他22岁。
往后的许多年里,罗恩后一边请教专家,一边自学遗传学、植物学等专业知识,通过反复试验,新品种还真的被这个只上过初中的农民研究出来了。
从亩产8000斤到亩产2万斤,罗恩后的洋葱种子不但产量可观,商品洋葱也受到市场欢迎,让不少农民鼓了腰包。“有河南的洋葱种植户专门跑上门送来锦旗呢!”老罗得意地说。
老罗的微信头像是一张早年在田里做实验的照片,照片中的他手里拿着5个刚从地里拔出的洋葱,身后是成片的洋葱地。“我就是在这片地里逐步研究成功的。”老罗感慨地说。
“以前是农民,现在是职业农民,不一样了。”老罗咧嘴一笑,皱纹像刚刚犁好还未播种的农田一样,“现在不但得继续搞技术,搞研发,还得把周围的人都带动起来。”
目前,罗恩后的合作社共有150户农民,平均每户一年能收入5到8万元。
杨凌示范区管委会副主任刘天雄说,农民职业化在杨凌已成大趋势,仅2017年杨凌就培训技术农民4.6万人,截至2017年底,已有1.2万余人拿到农民技术职称证书。
-
大数据"坑熟客",技术之罪需规则规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质量发展,怎么消除“游离感”?
2018-03-02 08:58:39
-
学校只剩一名学生,她却坚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变动!骑共享单车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楼市会有哪些新变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