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西安3月16日电(记者薛天)刚满35岁的王艳红是西安市周至县南寨子村人,由于患鼻咽癌,她的生活一度十分困难。但见到王艳红时,无论是身体状况还是精神状态,记者一点也看不出面前的是一位生活窘困的病人。
王艳红现在工作于周至县楼观镇楼观台景区的一家扶贫超市,这也是西安市的第一家。超市门脸不大,店门正对着楼观台景区内的一家四星级酒店,往来的游客或是出于好奇,也会在店里转上一圈。
除了收拾货架、招呼客人,王艳红还在收银台摆起了卖烤肠、包子的小吃摊。“东西都是我自己做的,纯天然,游客很喜欢,挣下钱也都是我的,一个月下来收入能增加不少。”王艳红笑着说,“我相当于打着一份工,挣着三份钱。”
工资、摆摊以外,王艳红的第三份收入来自扶贫超市货架上所销售的自家农产品。为了让农民“见现钱、拿实惠”,扶贫超市上门取货从来都是与贫困户现金当场结清。
“考虑到贫困户的需求,我们的收购价会高于市场一些。但按照规划,西安的扶贫超市主要设置在景区和游客密集的区域,这部分溢价很轻松就能消化掉。”负责创办、经营这家超市的西安曲江楼观旅游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宫世峰说,“店里有大小类别的产品50多种,别看只是附近村镇贫困户家里的土特产、农副产品、手工艺品,但这些原生态的山货,经过专业团队的设计包装,卖相提了上去,游客很喜欢。今年春节前才开的店,现在已经挣了5万多元。”
此外,宫世峰表示,扶贫超市虽小,却能在贫困户和市场之间搭起有效的桥梁。“周至县大片村庄隶属秦岭山区,这些贫困户种的是有机无公害的农产品,做的是传统工艺的小物件。但过去农民有产品,市场有需求,双方却对接不到一起。现在有了扶贫超市,双方信息能互通,各取所需,效果很好。”
他举例店里的手工布鞋,特别是给孩子穿的虎头鞋、猫头鞋、猪头鞋都卖得很好。“一双鞋45元,一个贫困户老太太一天就能缝出两双,现在已经成了几个村贫困户的‘支柱产业’。”
西安市还计划将扶贫超市作为倒推农村“三变改革”的抓手。什么产品在扶贫超市里卖得好,就组织当地成立相关产业的合作社,有的放矢,让合作社生产的产品不愁销路,让“三变改革”落到实处。
在扶贫超市里,记者看到,每一件产品,都详实地写出生产该产品的贫困户的姓名、情况,还颇为创新地标注出该贫困户需要销售多少产品就能实现脱贫。一位在店里购物的游客表示,在这里买东西的体验就像是众筹献爱心,能让自己觉得也为国家的扶贫事业出了一份力。
-
大数据"坑熟客",技术之罪需规则规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质量发展,怎么消除“游离感”?
2018-03-02 08:58:39
-
学校只剩一名学生,她却坚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变动!骑共享单车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楼市会有哪些新变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