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正文
“世界杰出女科学家”张弥曼:愿更多拔尖女性出现
2018-03-23 13:11:02 来源: 新华社客户端
关注新华网
微博
Qzone
评论
图集

  “世界杰出女科学家”张弥曼:愿更多拔尖女性出现 

  2018年2月27日,张弥曼在北京的办公室接受记者专访。新华社记者屈婷 摄

  新华社北京3月23日电(记者屈婷 全晓书)“这对中国的女科研工作者来说,是一个巨大的鼓励,”获得2018年度“世界杰出女科学家奖”的张弥曼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中国女科研人员的比例在持续上升,但拔尖人才还需要更多一些。”

  22日在巴黎颁授的这一奖项,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欧莱雅基金会1998年设立,每年表彰全球五位为科学进步做出卓越贡献的女性。82岁的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张弥曼今年获此殊荣。

  “她开创性的工作为水生脊椎动物向陆地的演化提供了化石证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颁奖词如此评价张弥曼。

2011年,张弥曼在新疆进行野外勘探。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说,目前世界女性科研人员的比例仅为28%,设立“世界杰出女科学家奖”旨在打破科学领域的性别“玻璃天花板”。

  张弥曼的同事、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所长周忠和23日对新华社记者说,该奖项是首次授予古生物学家,这对中国的古生物学发展,甚至对全世界的古生物学领域来说,都有深远意义。

  “张先生的为人品德和学术造诣都是我们晚辈学习的楷模。”周忠和说。

  张弥曼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批地质大学生,后被选拔赴莫斯科大学学习古生物学。她接受鱼类学家伍献文先生的建议,选择古鱼类研究,从此踏入生命演化“失落的世界”——包括人在内的四足动物起源过程。

  在约3.8亿年前,究竟哪一条鱼走上陆地,最终演化成四足动物?古生物学家为此进行了数百年的寻找和研究。其中,鱼何时学会呼吸,何时有了内鼻孔,是一个关键的问题。

  上世纪80年初,正在瑞典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进修的张弥曼,通过复杂、严谨的化石还原技术,研究了云南曲靖杨氏鱼、奇异鱼的结构,大胆指出:它们没有内鼻孔,是一种原始的肺鱼。这一观点挑战了当时的权威学说。

  张弥曼用连续磨片及蜡制模型的方法制成的杨氏鱼化石等比例放大标本。

  她的发现让世界古生物界为之震动,对四足动物起源新一轮的探索由此开启。随着中国云南曲靖陆续发现震动古生物界的泥盆纪、志留纪鱼化石,张弥曼的观点逐渐获得学界认同。

  她的学生、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朱敏说:“越来越多的化石证明,鱼类登陆的关键环节发生在中国云南,而张先生是这一大发现的开拓者。”

  2016年,张弥曼获古脊椎动物学会的最高荣誉奖项:罗美尔-辛普森终身成就奖。

  令人尊敬的是,张弥曼主动将炙手可热的研究领域交给年轻学者,自己转而投身少有人关注的新生代鲤科鱼化石研究。“这一块再不做,中国就赶不上了,”她解释说,新生代鱼类化石反映了近年来地球的变化,未来还能很好地和分子生物学结合起来,可能会诞生新的大发现。

  “我们国家的科学取得今天的成就很不容易,但一定要清醒地认识到:跟世界领先水平还差得远,”张弥曼认为,要抓住现在的机遇,从源头上释放科学家的创意,创新才能成为常态。

  (除署名外,由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供图)

    中国科学家张弥曼获颁“世界杰出女科学家奖”

+1
【纠错】 责任编辑: 张朝华
新闻评论
加载更多
新华社国内照片一周精选
新华社国内照片一周精选
春暖花开惹人醉
春暖花开惹人醉
男足世界杯之最
男足世界杯之最
江西永修上千亩桃花盛放 游人徜徉花海
江西永修上千亩桃花盛放 游人徜徉花海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3301122581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