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武汉3月23日电 题:返乡农民的心里话:回家能致富,哪个愿漂泊
新华社记者谭元斌
在位于湘鄂交界处的红土村,走南闯北的村民们回来了!
人口1500多人的红土村,是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鹤峰县51个建档立卡的重点贫困村之一。过去,村里没有什么像样的产业,要致富,没门路,青壮年纷纷外出打工,山大人稀的山村,平日里显得格外宁静。
然而,出人意料的是,2017年至今一年半时间不到,村里却完全变了样,不仅电力、交通等基础设施大为改观,茶叶等产业也渐成气候。看到老家变化这么大,一些外出务工的村民,高兴地回来了。
“回家能致富,哪个愿漂泊!”七组村民陈涛,多年一直在外打工,2017年,看到村里修通了村组公路,改造了电网,完善了通信网络,他从江苏返乡回家,种了30多亩有机茶,成了村里的种茶大户。
“按照现在的市场价格,三年后进入丰产期,年收入可达8万到10万元,比在外打工收入稳定多啦……”对于茶叶发展前景,陈涛心里很有底气。
走在红土村,一排排水泥电杆笔直挺拔,一条条乡村公路蜿蜒曲折,满眼新气象让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驻村扶贫工作队队员们倍感振奋。2017年结对帮扶红土村以来,他们铆足劲儿解决了村里的配电台区建设和通组公路建设两大棘手问题,让村民们有了不小的“获得感”。
这可是红土村的两件“天大的事”。电网改好了,各类加工厂办起来了,红土村丰富的物产和资源就地加工变成了受市场欢迎的土特产,提升了产品附加值,拓展了农民增收新途径。
公路修好了,运输畅通了,红土村受到更多游客关注和认可。
“全村去年一年有机茶叶种植面积新增2000多亩,已成为村里脱贫致富的一大支柱产业。”村主任甄奎告诉记者。
除了连块成片的茶叶,红土村大山里、树林间、悬崖上到处都是一排排摆放整齐的蜂箱,群蜂飞舞,成为红土村村民的另一致富产业和独特的优质生态标签。
十组贫困户朱泽进,一家就养了64群中蜂,去年产量达到700多斤,蜂蜜还没取出来,就被外地客户订购一空,收入8万多元,实现了脱贫致富。
他说,驻村扶贫工作队组织他们加入县中蜂协会,免费参加了养蜂技术培训,实行科学喂养,产量和质量都更有保证。现在,他对养蜂脱贫充满了信心,只需再过一年,他就可以增加到100群以上。
据甄奎介绍,红土村目前形成了以茶叶、箬叶、养殖业为主导的发展模式,覆盖了403户1533人,其中贫困户233户805人。伴随着产业发展,村人均收入从2016年的5000多元上升到2017年的9000多元。
山旮旯里的这个曾经的穷山村,终于迎来了村民们梦寐以求的幸福春天。
-
大数据"坑熟客",技术之罪需规则规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质量发展,怎么消除“游离感”?
2018-03-02 08:58:39
-
学校只剩一名学生,她却坚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变动!骑共享单车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楼市会有哪些新变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