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三月,万物复苏。在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张村镇的田间,一垄垄地膜覆盖的丹参长势喜人;一座座新建的大棚里人影攒动.....
漏泉村150亩丹参育苗基地,30余名群众一字排开,正在紧张为前来订购的客商挖苗。“我们的育苗基地有上千万株丹参幼苗,实际上都已名花有主,虽说一棵就几分钱,但一亩地就是二三十万棵,算起来收入也不少呢”,该基地负责人杨三民说起这育苗基地,笑得嘴都合不拢。
抢抓政策机遇,深挖潜力优势,紧密结合实际,壮大集体实力,成为当前渑池县张村镇13个行政村你追我赶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真实写照。去年以来,该镇紧抓全县开展村级集体经济“破零行动”契机,发挥镇党委、各村党支部的引领示范作用,普遍采取“党支部+合作社”模式,投入资金500余万元,组织各村流转土地3120余亩,指导各村选准上马了1~2个发展项目,因村制宜发展集体经济。
新思路:政府出资 村级集体受益
该镇西部矿产品资源十分丰富,近年来,随着环保力度加大和资源的过度开采,持续发展面临诸多困局。村里没有集体收入,大小事项都要向镇里张嘴要钱,镇党委政府每年也没少向村里投入,但都是应急之需,没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全镇党员干部在一番探索思考之后,形成共识:只有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做大产业支撑,解决好村集体有钱办事的问题,才能为实现乡村振兴奠定基础。
镇村研究丹参发展规划
全县“双椒一药”战略为张村镇的发展提供了契机,镇党委政府在带领村组干部到安徽亳州、山东临沂等地多次考察、论证之后,决定依托丹参这一渑池地理标志品牌,发挥土层深厚、地块平整的优势,大力发展丹参种植。该镇先后3次召开专题会议对推广种植丹参进行安排部署,统一思想、明确任务,提出经过3年左右的努力,实现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大幅度提高,力争使全镇13个行政村集体经济年纯收入达到30万元以上。具体行动上,镇党委政府拿出资金,每亩补贴2000~2500元,要求各村级组织流转土地100~200亩,由党支部牵头成立专业合作社,发展丹参种植。
新发展的覆膜丹参大田
“以前,村没有集体收入,单靠转移支付维持基本运转。村党支部和村干部说话缺乏号召力,想办点实事都要镇里支持,现在,我们通过发展集体经济,就是要从从根本上改变这一局面。”该镇负责人表示。
新产业:因村施策 发展“钱景”喜人
发展新型产业,壮大村集体经济,各村都在一个起跑线上。镇里出钱,再不把事干成,就要让群众戳脊梁骨了。各个村党支部加紧部署、积极行动,全镇13个村选项目、上项目的比赛如火如荼地开始了。
漏泉村153亩丹参育苗基地
漏泉村是一个省级贫困村。该村党支部、驻村工作队抢抓镇政府大力发展丹参的有利时机,党支部牵头成立专业合作社,先期流转土地153亩,用于培育丹参苗,组织党员干部外出学习育苗技术,安排贫困群众到育苗基地务工。目前,亩均育苗20~25万株,按当前市场行情,每株6~8分钱,幼苗全部售出后,每亩毛收入可达1.2万元,扣除土地租赁费用、化肥农资以及贫困户分红等费用,村集体收入可达60万元;该村还集中连片种植丹参350亩,带动群众、贫困户种植丹参850亩,为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打赢脱贫攻坚战奠定了坚实的产业基础。
新建的大棚
高桥村是生态移民村,也是省级贫困村,土地面积少,发展农业生产缺乏先天优势。去年,该村依托村边的杜家水库,在镇党委政府的帮助下,成立了高桥麻鸭养殖专业合作社,建成了万只麻鸭养殖场,在经营上采取承包的方式,每年收取租金26万元,今年已为贫困户每人分红500元。目前,经营形势良好,日均产蛋7~8千枚,不仅50余名贫困群众得到实惠,村集体也可获得稳定收益;该村还建成蔬菜大棚11个,主要用于种植小米椒,市场前景良好。
三化沟村的羊肚菌长势喜人
在三化沟村,群众一说起村支书袁建文,就会说“袁支书在大棚里正忙活呢”。该村土地少,就集约使用,流转土地30多亩,建成高标准大棚16个,10个大棚已种下羊肚菌,长势良好,未长成的菌子已被新疆客商提前预定;另有6个,已种下西瓜和五彩西红柿,预计年收益可达20万元。
丹参种植作为镇政府着力打造的主导产业,全镇共落实种植面积5200余亩,带动群众种植1700亩,贫困户种植1100余亩,全镇仅丹参一项,群众年收入就增加4000余万元。该镇每村种植丹参都在百亩以上,每年每村集体可增加收入30万元,实现产业发展和集体经济破零的双赢。
新举措:强化保障 让群众得实惠
在探索推进集体经济工作中,加大资金投入,开展技术服务做好基础保障,是该镇快速推进发展集体经济的重要举措。
探讨丹参种植技术
针对村集体经济薄弱,项目启动资金不足的问题,该镇党委政府加大投入,推出对村集体建立的种植示范园实施包技术指导、包产品收购和扶持生产环节的“两包一扶”激励政策,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从土地租赁到产品收获的各个环节产生的费用全部由镇政府承担,收益归村集体所有。
针对群众不愿种、不敢种的疑虑,镇政府出资3万元,聘请技术人员常住该镇,对种植户进行免费技术指导,对贫困户除享受扶贫相关政策外,免费提供种苗、化肥、地膜和技术指导,除此以外,针对个别缺乏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还实行代种托管的方式,带动他们脱贫致富。
在此基础上,该镇还与河南科技大学等科研院所进行技术合作,与广东白云山、河北神威等大型医药企业、中药材市场进行销售挂钩,与村合作社、大户和农户签订保底收购合同,解决产品技术、销售问题,让群众吃上了“定心丸”。
张村村热火朝天的种植现场
“群众都会算这笔账,按每亩纯收入3000元计算,就比种粮食作物强得多。通过种植丹参,家家户户都能富起来。”在与不少村党支部书记的交谈中,他们朴实的话语、爽朗的笑声,充满了对美好明天的向往,与之前经历的无钱办事的窘境相比,他们说话群众爱听了,谋发展的底气更足了。
扬帆恰遇东风来,顺势发展正当时。我们相信,村级集体经济焕发的勃勃生机,必将为脱贫攻坚提供产业支撑,增强村党支部及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底气,凝聚推动乡村发展的强大正能量,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来源:渑池党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