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正文
“老农”春耕时节尝“新”记
2018-03-30 09:35:06 来源: 新华网
关注新华网
微博
Qzone
评论
图集

  新华社武汉3月30日电 题:“老农”春耕时节尝“新”记

  新华社记者侯文坤

  春耕时节,阡陌农田轻披新绿。湖北枣阳市七方镇梁家村绿油油的麦地上空,盘旋着一架无人机,所过之处,“薄雾”轻轻洒落……

  “这是在给小麦喷洒农药,防治病虫害。有了这家伙,活可轻松多了。”田埂旁,饶长华一边看着无人机来来去去,一边和记者交谈着。

  中等身材,脸上挂着朴实的笑容,56岁的饶长华是枣阳市隆兴园丰农业专业合作社的经理,与土地打了几十年交道的他,喜欢“老农”这个称呼。如今,这位“老农”在田间地头尝试起了新鲜玩意儿。

  “看!又飞起来了!”记者抬头看去,只见补充完农药,换好电池的无人机再次起飞,时而疾行,时而徐徐转弯……

  “通过一个手机大小的操作器,提前设置好航线、飞行速度、高度、喷洒量,剩下的就交给它了。”虽然接触无人机不久,但饶长华没少花时间去了解这“新伙伴”。

  “别看这家伙块头不大,每次起飞就可以携带8公斤农药,一天喷洒500亩不在话下,抵得上三四十个劳动力。”他说,植保是农田里的“苦活”,传统人工作业劳动强度大,施药人员在田里来回走会伤到幼苗。相比之下,植保无人机速度快,对农作物伤害小,无人机产生的风力还可以掀开农作物,让农药喷洒均匀,综合防治效果好。

  差不多一小时,近百亩麦地就完成了施药。记者凑近瞅瞅被喷洒过的小麦,表面都均匀地附着药液。“像我们合作社有近600亩小麦地,但地块比较分散,请10多个工人至少得忙三四天才能完成,无人机一天就干得差不多了。还避免了人员暴露于农药中,提高了作业安全性。”饶长华说,眼下正是春耕备耕时节,劳动力季节性短缺和用工成本又大幅上升,传统的人工喷施农药已无法满足规模化、集约化种植的需求。

  在饶长华看来,无人机在农业中的应用最大的好处就是解放了生产力。过去农民打药,背着工具从早忙到晚,人被绑在了土地上。如今,只需要打个电话,按一个键就可以完成。

  十多岁的时候,赶着牛犁地,人背秧苗、肥料;二十多岁时,用上手扶拖拉机犁地;后来,农用机械越来越丰富,耕地、播种、田间管理、收割,一步一步都实现了机械化……没离开过土地的饶长华一路见证。

+1
【纠错】 责任编辑: 王頔
新闻评论
加载更多
青岛崂山:杏花漫野
青岛崂山:杏花漫野
春到古长城
春到古长城
青海湖迎来开湖季
青海湖迎来开湖季
哈尔滨现“半江流水半江冰”
哈尔滨现“半江流水半江冰”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7681122614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