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大洋一号”3月30日电(记者 陈灏)在我国大洋科考船舶中,“大洋一号”以最大排水量5600吨的规格名列前茅。这样重要的一艘科考船,在海上的三分之一时间里却是由两位“90后”来承担着驾驶和值机重任。巧合的是,两人还是大学同学。
出生于1990年的“三副”黄敬浩毕业于烟台大学,来到“大洋一号”已有两年时间,现在的主要职责是驾驶与消防救生设备的管理。在茫茫大海上航行,“失之毫厘差之千里”,但良好的专业素养和毕业后的实战经验,已让他对现代化的驾驶设备驾轻就熟。
驾驶室是船舶的“大脑”。黄敬浩告诉记者,虽然现代船舶驾驶已经高度自动化、集成化,但驾驶室必须24小时有人值守。驾驶员需要不断对周围的环境和船舶进行瞭望,确保航行安全。
在大海上航行,驾驶员需要及时根据风、流合力的影响,及时修正航向、避让船舶。“一船人的生命安全都掌握在值班驾驶员手里。在驾驶室里我们都得规规矩矩、小心翼翼,一点错都不能犯。”他说,值班期间他经常站满4个小时。一个航次有时候长达两三百天,非常考验年轻人的耐心。
同为“90后”的孔祥强与黄敬浩在大学期间是同院系、不同专业的同学,上学时就相互认识。去年他从其他船舶上调到“大洋一号”,担任轮机部“三管轮”。这次海试,是孔祥强第二次随“大洋一号”出海执行任务。
机舱是船舶的“心脏”,主推进器、发电机等动力来源都安装在这里。“三管轮”主要负责机舱值班、保障动力设备的正常运行。工作环境温度高、噪音大、油气重,孔祥强说,既然选择了这份职业,那就得习惯。
每天8点到12点、20点到24点,是黄敬浩和孔祥强值班的时间。这两位大学同学,一个在全船的最高位置、一个在最底部,默契配合确保着“大洋一号”的航行安全。
“值机的时候,我们很少交流。”孔祥强说,偶尔的几句话都是告知一下天气变化、设备状况等纯工作性内容,从来都不会闲聊。他说,船在海上,安全是第一位而且是永无止境的,谁都不敢分心。但由于两个人值班时间一致,吃饭时基本都能碰到一起,私下里关系也不错。
当记者问到作为“90后”年轻人担当重任有何感受时,黄敬浩告诉记者,“大洋一号”的驾驶团队和轮机团队都很年轻,就连船长和轮机长都只是40岁左右。他说:“年轻人对现代化设备的学习能力和掌控能力更强。在我国海洋事业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的趋势下,在科考船上担当重任的年轻人会越来越多。”
-
大数据"坑熟客",技术之罪需规则规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质量发展,怎么消除“游离感”?
2018-03-02 08:58:39
-
学校只剩一名学生,她却坚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变动!骑共享单车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楼市会有哪些新变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