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正文
“新乡贤”陈久述:打油诗化解小矛盾 笑声中评理妙解结
2018-04-17 19:14:21 来源: 新华网
关注新华网
微博
Qzone
评论
图集

  新华社重庆4月17日电(记者郑雪婧 柯高阳周闻韬)“本来家庭就困难,吃酒惹事两为难,酒醒知错没得钱,还得挣钱付药钱。”在重庆市,有一个特殊又普通的乡贤群体,他们或不求回报做好事催人向善,或回馈家乡修道路发展产业,或投身公益解矛盾促进和谐,或以身作则重家教垂范邻里。要想了解他们,可以从开头这首打油诗说起。

  2017年9月,重庆市永川区临江镇隆顺村村民徐卫兵(化名)醉酒后到邻居李全(化名)家里闹事,其间发生抓扯,李全手臂受伤,要对方赔900元医药费,而生活拮据的徐卫兵不肯,双方争执不下,一直吵到村里的“乡贤评理堂”,并让人去喊老陈来评理。

  “乡贤评理堂”是重庆市永川区基层工作的一个新模式,常设置在村头田边甚至乡民家里。近年来,跟重庆市推动的乡贤文化一起,成为宣讲法律政策、调处矛盾纠纷、倡导移风易俗的重要抓手。

  村民说的“老陈”,是隆顺村村民陈久述。49岁的他是村里人人尊敬的老党员和“热心大哥”,多年来主动帮村民调解矛盾,村里人觉得他为人公道正派,很服气他,在2015年被推选为“乡贤”。在隆顺村的“乡贤评理堂”,他是最常出现的一个。

  听说村民之间发生矛盾,陈久述闻讯赶来“乡贤评理堂”。据村民们回忆,老陈一到,那个不到10平方米的屋子顿时静了下来。陈久述听完事情经过后,耐心地跟李全沟通:“你俩打架都有错,他先动手错更大,但你比他多岁数,赔个不是,能不能谅解他?他家里有三个娃,没钱很恼火。900块钱你能不能打个让手?”经过一番推心置腹的调解,李全平息了怒火,在调解簿上按了手印,一场村民矛盾就这样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说起陈久述,村民们都笑称他还是个“诗人”。每次调解完成后,陈久述都要写一首打油诗记录下自己的工作,更为了以这样“土色土香”的方式给大家讲道理。被写进打油诗的矛盾调解双方,往往一起念念这首打油诗哈哈一笑,散场回家。这才出现了开头那首让人闻之一笑的打油诗。像这样脍炙人口的打油诗已积百余首,陈久述把它们印成小册子,免费发放给村民阅读。他的打油诗接地气,讲道理,村民们看得懂,也爱看。临江镇镇长李凯说:“调解当事人在事后听了打油诗,也很有感触。这对村里的稳定和好家风的传承起到很大作用。”

  如今,陈久述的打油诗也成了村干部汲取调解经验的生动案例库。如何调解才能“镇住场子”?怎样才能让红了眼、动了手的老百姓口服心服?陈久述还开班为干部们培训,传授一些小技巧:调解当事人来了,要先倒杯水给他们,消消火、缓缓气;遇到无理取闹的人,道理讲不通,最好以情动人。他认为乡村调解工作也是党组织工作的重要延伸,要用跟组织工作一样的认真态度去对待。同时,以德服人固然重要,但不能以德代法。陈久述还自学《合同法》等法律条文,让调解工作时刻以法律为准绳。

  调解工作之外的陈久述,其实还是当地有名的扶贫致富带头人。作为鸭子养殖大户,他牵头成立了临江鸭业协会,为贫困户赠送鸭苗,将养鸭技术无偿与乡亲们共享。村民刘随德对记者说,老陈教大家养殖技术的时候更是个细致人,从鸭苗小时候怎么管理,到鸭病咋治咋预防,都一一叮嘱到。目前,已累计带动养殖户2000余人,年养禽百万只以上。

  经过这么多年的调解工作,陈久贤也给自己写了首打油诗:和谐社会讲和谐,人民调解首当先,矛盾排查最关键,及调化解保平安。打油诗化解小矛盾,笑声中评理解千结。

点击查看专题
点击查看专题

+1
【纠错】 责任编辑: 卓越
相关新闻
新闻评论
加载更多
春日耕作忙
春日耕作忙
青岛赏花会启幕
青岛赏花会启幕
海南黎苗同胞喜迎“三月三”
海南黎苗同胞喜迎“三月三”
“西城大妈”里有位洋大爷
“西城大妈”里有位洋大爷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106711226975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