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7月7日,北京一家社区医院在挂号大厅显著位置放置医改重点内容介绍以及药品价格对比表。 中新社记者 杜燕 摄
医药分开满一年晒“成绩单”
主任号减少四分之一 延长医患沟通时间
本市医药分开综合改革至今已满一年。昨日,市卫计委、市发展改革委等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晒出成绩单。截至目前,全市已累计节省医药费用60多亿元。主任医师号减少四分之一。今后,北京还将逐步取消耗材价格加成政策。在完善药品和医疗耗材采购机制的同时,压缩药品和耗材价格虚高的空间。此外,今年大医院20%的专家号源将优先留给社区,满足转诊患者的需要。
盘点
主任医师号减少四分之一
2017年4月8日开始,北京市实施医药分开综合改革。改革一年来,已完成门急诊量2.1亿人次,390万出院病人。
三级医院门急诊诊疗人次较上一年减少11.9%,二级医院基本持平,一级医院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门急诊诊疗人次累计达到近8000万人次,比上一年净增1200余万人次,增长了16.1%,部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诊疗量增加25%至30%。一些普通病常见病逐步分流到基层机构,扭转了十多年来基层诊疗量下降或徘徊的局面。
与此同时,医院副主任、主任医师的门急诊人次分别减少9.7%和25.5%,这意味着,患者选择专家看病更加理性,看专家难的问题有所缓解,有限的专家名医资源能更好地服务于危重急难患者,并延长了医患沟通交流时间。
三级医院住院优势更明显
据市卫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新设立的医事服务费在改革启动后的第四周即可置换原来的挂号费、诊疗费、药品加成收入。医疗机构收入在总量基本稳定的情况下,结构得以优化,含金量提高。与改革前相比,医疗机构可支配收入总体上趋势良好。新的补偿机制有效支持了医疗机构平稳运行,公立医疗机构对药品收入依赖了60多年的旧补偿机制在首都已不复存在。
同时,住院医疗服务更多向三级医院集中,改革一年来,三级医院出院量达320万人次,增长2.7%,三级医院的住院服务优势更加明显。平均住院日8.6天,与上一年相比减少0.7天,相当于过去4至5年才能取得的改进幅度。
与此同时,门急诊患者则向基层机构分流,一、二、三级医疗机构功能的分化基本符合改革的导向和目的。
节省医药费用超60亿元
改革以来全市医药费用仅增长5%左右,为2000年以来费用增幅的最低年份,已累计节省医药费用60多亿元。药品阳光采购金额累计624亿元,节省药品费用55.1亿元,仅药品阳光采购一项措施就使得药价整体下降8.8%。改革一年来,全市二三级医院药占比下降了九个百分点。
社会救助人均负担减三成
本市将社会救助对象的门诊救助和住院救助比例从70%调整到80%,门诊救助全年救助封顶线从4000元调整到6000元,住院救助全年救助封顶线从4万元调整到6万元;重大疾病救助比例从75%调整到85%,全年救助封顶线从8万元调整到12万元。
社会救助对象门诊、住院和重大疾病救助政策范围内人均负担均减少了30%左右。改革以来,将符合规定的435项医疗服务项目全部纳入医保报销范围;同时,打通社区医院和大医院医保药品报销范围差异。
此外,针对性地实施精神病患者住院医疗费用按床日定额付费的改革办法,减轻特殊人群的负担。以城镇职工基本医保为例,截至今年4月7日,医保基金增加专项支出22.8亿元,减少个人负担近6000万元。
社区实现“先诊疗、后结算”
此次改革中,本市规范调整了435项医疗服务项目和价格,并纳入基本医保报销范围,其中规范了96个中医医疗服务项目价格。
此外,通过规范医疗服务项目和收费,解决了一部分医疗服务项目收费显著低于成本的问题,儿科、妇产科、护理、精神心理、传染等部分短板专业得到发展支撑。
目前,知名专家团队服务已达到113个。全市261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施了“先诊疗、后结算”服务方式,对60岁以上老年人减免医事服务费2665万人次。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在社区可使用105种常用药品,开出两个月药品长处方4万余张,减少了患者往返医疗机构的次数,节约了患者的成本。
反馈
九成以上被调查患者支持医改
据介绍,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在二三级医院中对患者开展的独立调查显示,91.7%的患者支持医药分开综合改革,82.2%的患者认为改革政策有利于分级诊疗,83.8%的患者对医疗收费持肯定态度,90%以上的患者满意就医状况。
北京市统计局对全市10个区4200户低收入农户进行入户调查显示,96.4%的低保户对调整救助标准表示满意;对100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调查显示,患者对改革的支持率、满意度均达到90%以上,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疗服务总体满意度达到99.6%。
展望
未来将逐步取消
耗材价格加成
据透露,在取消药品加成的基础上,未来北京还将逐步取消耗材价格加成政策。在完善药品和医疗耗材采购机制的同时,压缩药品和耗材价格虚高的空间。此外,今年大医院20%的专家号源将优先留给社区,满足转诊患者的需要。
今年年底之前,每个区至少建设一个紧密型医联体,深入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加强以质量效率费用安全集约发展为导向的公立医院绩效评价机制,开展薪酬制度改革试点,持续改善医疗服务;深化药品供应保障制度改革,推进京津冀医用耗材联合采购,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上涨。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都将配儿科医生
市卫生和计生委主任雷海潮还介绍了下一步北京推动分级诊疗工作的方案。目前重点围绕分级诊疗建设,已经制定了2018年到2020年的医改任务安排。
针对在社区医院如何更好地提供儿科服务,雷海潮介绍,目前要培养和培训更多儿科专业毕业生。在基层主要是对全科医生进行培训,加强儿科服务能力。目标是,到2020年,每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至少要有一名能够开展儿科常见病、多发病诊疗的医生。
两个月药品长处方
将扩容病种
针对患者反映社区医院药品品种和数量尚不充足的问题,雷海潮介绍,这受到社区医院空间限制。此外,针对从大医院分流来的患者的用药特点也需要进一步总结。今后将优化社区医院的药品配置。
目前本市正在研究,在2017年社区医院针对高血压、糖尿病等4类慢性病开设了药品两个月的长处方,避免患者多跑腿儿。雷海潮介绍,今年要研究适合在基层医院解决的还有哪些慢性病,计划进一步增加慢性病的病种,打通两个月的长处方,让更多慢性病患者可以在基层医院获得更多适宜的药品,并开出两个月的药品长处方。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拟设护理床位
在提升基层医院的服务能力方面,雷海潮介绍,本市正在考虑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根据情况需要设置一定的床位数,比如说康复、长期护理的床位。“以往有一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没有床位的,今后会在这方面根据居民的需求进行灵活的配置。”雷海潮说。
此外,在基层人才队伍建设方面,雷海潮介绍,到2020年,本市的目标是每万人口所拥有的社区全科医生要达到3名。现在距离这个目标比较接近了,目前每万人口拥有2.7至2.8名的全科医生,还差0.2左右。记者 徐晶晶
-
大数据"坑熟客",技术之罪需规则规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质量发展,怎么消除“游离感”?
2018-03-02 08:58:39
-
学校只剩一名学生,她却坚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变动!骑共享单车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楼市会有哪些新变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