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正文
“消失”的“大白”:我若再来 书香满屋
2018-04-22 22:14:16 来源: 新华网
关注新华网
微博
Qzone
评论
图集

  新华社兰州4月22日电(记者黄文新)“下一条信息会是十年后或是更长时间,直到开一间自己的书屋,那是一直以来的梦想。”“大白”在微信朋友圈留下这段文字,然后再没出现。

  “大白”叫白德斌,35岁的甘肃媒体人。胖胖憨憨,说话爱笑,个头不高。这样一条严肃又颇具悲壮的信息,不是他的风格,所以大家纷纷致电,了解情况。白德斌告诉朋友们,他就是想把日子过具体,具体到一个少年时的梦想。

  甘肃榆中县的北山区域,久旱无雨,任何具备生命特征的物种,都有着粗纤维般的柔韧。白德斌的母亲上完了初中,因家贫辍学种地,却保存下手抄的诗歌。他还记得娟秀的小字“勾勒”出的《雨巷》,在点煤油灯的日子里,母亲教他认字启蒙。

  “到小学毕业,我见过的书只有课本,至今还保留着一年级上册,那是第一本属于我自己的书。”白德斌说,那条朋友圈的信息就算“立此存照”,要做一件事,不是从下一秒开始,而是这一秒。

  “上初中时看到了《平凡的世界》,书中人物的命运挣扎,让我学会了思考。经常会想着书里的情节发呆,我爸看见后就把书锁了起来。”白德斌说,他也忘记了从哪里找了根锯条,每天把锁锯一点,“这个过程提心吊胆,但一种求知的渴望在生长”。

  一次经历,让白德斌坚定了开书屋的想法。

  县城里有家私营的书店,那里有“外面的世界”。白德斌下课就跑去看书,只看不买,时间久了,书店老板不再给他这样的机会。从那时起,拥有一间自己的书屋让人们免费阅读,成为少年心中的愿望。

  12年前,兰州大学新闻系毕业后,白德斌进入媒体工作,结婚生子,收入足以养家糊口,却一直没有攒够开书屋的钱。梦想没有实现,却从未搁浅

  “现在有3000多本书,连我家餐厅都摆上了书架,有些从书店买,有些从夜市淘。”白德斌说。

  今年3月,著名音乐人高晓松发起并担任馆长的公益性书店--晓书馆正式对公众开放。这个让白德斌陷入沉思,希望加快开书屋的进度,“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再等下去,就只剩杯中的枸杞,还有啤酒香烟花生米了,还开什么书屋啊。”后来,就有了朋友圈里的那条信息。

  开一间书屋,成本是不小的。

  白德斌算了一下账,书的问题不大,可以采取众筹的方式,但租房却是最大的支出。“爱人知道我的梦想,同意把大房子卖掉,换一套小的,这样匀出来的钱就可以先运转起来。”

  “书屋开起来后就是公益的,来的人看书不收钱,想看多久看多久,但为了能够长期经营,会销售一些茶水、小吃、咖啡,也是自愿消费,这些东西赚的钱就可以支付房租、水电等必要的开支。”白德斌说。

  这几天,白德斌开始到处找合适的场所,在他看来这是一件单纯的事,不管日子怎么行色匆匆,看书的人,心灵的泥土总能鲜花盛开。

+1
【纠错】 责任编辑: 韩家慧
相关新闻
新闻评论
加载更多
走进澳大利亚国家图书馆
走进澳大利亚国家图书馆
探访比利时鲁汶大学图书馆
探访比利时鲁汶大学图书馆
草原上的“书敖包”
草原上的“书敖包”
春花盛放
春花盛放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98061298564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