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长沙5月1日电 题:中国高铁工匠的“独门绝技”
新华社记者 阳建
时值“五一”劳动节,各行各业的劳动者收获着祝福和尊敬。在位于中国动力谷的中车株洲电机有限公司,三个从事高铁制造的普通钳工,立足岗位、刻苦钻研、勤学苦练,练就了使用锉刀、錾子、电钻等工具的“独门绝技”。
这些绝活均是基于他们日常工作中精益求精、千锤百炼的技艺沉淀,是普通劳动者用匠心书写新时代制造强国梦的写照。
盛金龙:盲配钥匙
钥匙上的齿槽参差不齐,变化多样,齿槽的齿型、深度和长度也不尽相同。一般而言,要靠机器模具才能配制钥匙。
然而,中车株洲电机有限公司的维修钳工盛金龙,仅用肉眼观看钥匙5秒钟,就能记住钥匙的形状和数据,然后蒙上双眼,使用普通锉刀就能锉出钥匙。
蒙眼锉钥匙的难度可谓极高。一是,钥匙上的齿槽多样,难以记忆;二是,观察记忆中不能够使用辅助测量工具,只能目测;三是,加工过程只能够使用锉刀手工加工,不能借助其它修整工具;此外,蒙住双眼,凭借手感进行锉配,更是难中之难。
但是,盛金龙利用平时修理高铁电机设备的钳工基本功,依靠超强的记忆力和非凡的心理素质,成功实现了“蒙眼配钥匙”,他曾凭借无与伦比的绝技连闯三关,仅用105秒成功挑战不可能。
据记者了解,盛金龙仅仅凭借手感和记忆比对就能锉制钥匙,离不开日常工作中修理高精尖设备时的磨炼。
“高铁电机是高端设备,马虎不得,任何时候都要精雕细琢。”盛金龙说。
黄光宇:灯泡上錾钢丝
53岁的黄光宇也是中车株洲电机有限公司的机修钳工。30余年的工作经验让他练就了一身“望闻问切”排查故障的好绝技,更有着把控扁錾于分毫的钳工好本领。
“灯泡上錾钢丝”就是他的绝技,其精彩之处在于,用普通的锤子和可吹毛断发的扁錾在普通白炽灯泡上将坚韧的钢丝錾断,而灯泡完整无损,通电后仍能正常工作。
白炽灯硬且易碎,外壳的圆弧随机生成并不规则,没有平处支撑,也没有平处可錾削。同时,白炽灯玻璃仅有0.3毫米厚,钢丝直径2毫米,錾落的瞬间白炽灯所受到的冲击力非常大,其难度相当于用气割和角磨机切割难度的10倍以上。力度一旦控制不当,白炽灯就会马上碎裂。
在白炽灯上錾钢丝时,要做到钢丝断而白炽灯不破,只有在扁錾整形精磨、榔头力度控制、铁丝精准定位等各个环节都做到精准无误才能成功。
依靠日常维修电机设备的钳工技艺,黄光宇对扁錾力度与技巧已形成了精准把握。正是得益于这种分毫不差的技艺,他能在易碎且圆形的灯泡上錾断钢丝。
曹建国:薄纸上机床钻孔
常言道纸上谈兵不可取,可在钳工岗位工作20余年的中车株洲电机公司机修钳工曹建国就身怀纸上谈“兵”的绝技,即能在有机玻璃上对厚度仅0.03毫米的薄纸进行钻孔,并且做到薄纸钻破而玻璃无痕无损。
高速转动下双刃钻头锋利,能够轻易划破高强度的有机玻璃。在这样的条件下,做到纸破而玻璃无痕,难度可想而知。
在纸张上钻孔需要精而准、快而稳。在钻头钻削过程中,一张薄纸只有0.03毫米厚,容易变形,且没有平处支撑、没有尖头定位、没有位置固定,纸张的每次移动和位置调整,凭借的都是曹建国的眼力、双手感觉和多年的操作经验。
一台钻床,五张薄纸。在绝活演示中,曹建国左手握薄纸,右手握操作杆,让钻头逐步慢速贴近薄纸,薄纸一张张被钻破,而下一张完好无损。用钢针挑去切碎的薄纸,最底部的有机玻璃也完好无损。
记者采访得知,为锻炼和提升“手感”,55岁的曹建国在工作时十分较真,戴着老花镜在钻床边一坐就是好几个小时。
-
大数据"坑熟客",技术之罪需规则规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质量发展,怎么消除“游离感”?
2018-03-02 08:58:39
-
学校只剩一名学生,她却坚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变动!骑共享单车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楼市会有哪些新变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