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莫斯科5月2日电 专访:期待与中国同行就马克思主义研究展开合作——访俄罗斯科学院哲学研究所首席研究员布罗夫
新华社记者栾海
“苏联解体后,马克思主义研究教学的环境和条件在俄罗斯发生巨大变化,但迄今仍有一批中坚力量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作为重要哲学思想研究,”俄罗斯科学院哲学研究所首席研究员弗拉德连·布罗夫说,俄罗斯学界普遍赞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并期待与中国同行就马克思主义研究开展合作。
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前夕,布罗夫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1991年苏联解体后,马克思主义在俄罗斯“告别了主流意识形态地位”,马克思主义研究也失去了国家层面的支持。尽管如此,莫斯科国立大学哲学系、俄罗斯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等仍坚持将马克思主义作为世界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来研究。
据布罗夫介绍,俄罗斯国内从事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学者现有约100人,主要研究方向是“发掘马克思主义学说对现实的指导意义”。俄罗斯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安德烈·巴拉耶夫3年前出版的《思索的马克思》被认为是近年来俄罗斯马克思主义研究的代表著作。该书重点阐述如何从马克思主义角度看待当今政治及社会领域主要问题,以及如何使哲学、经济学和政治学领域的研究成果相互对接,用以解决现实问题。
“去年是十月革命胜利100周年,今年是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加之近年来中国坚持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受这些因素激励,俄罗斯学界对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兴趣较以往明显增强。”布罗夫认为,时至今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仍然对现实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意识到马克思主义的这一重要价值。
在采访中,布罗夫多次表示俄罗斯学界非常期待与中国同行就马克思主义研究加强交流、深化合作。他认为,“俄中两国志同道合的学界同仁都在努力从马克思主义中发掘现代社会和实践活动所需要的思想。”
据介绍,俄罗斯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学者撰写的两篇介绍俄罗斯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文章已在中国学术刊物上发表。此外,经俄罗斯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倡议,俄罗斯政治文献出版社《自由思想》杂志去年出版了一期中国特刊,全面介绍中国哲学思想以及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实践与发展。
布罗夫告诉记者,他曾写过一篇文章,详细阐释中国领导人如何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理论创新,坚持实践创新,从而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选择了一条正确的道路。“俄罗斯学界普遍赞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将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一直发挥积极作用。”
-
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电视纪录片《不朽的马克思》开播
为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中宣部指导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摄制了2集电视纪录片《不朽的马克思》。2018-05-02 14:28:03
-
通讯:后来者的怀念——马克思故居纪念馆见闻
春天的早晨,卡尔·马克思的故乡,莱茵兰-普法尔茨州古城特里尔。布吕肯街上,几乎所有商铺都已开门,唯独布吕肯10号建筑的门窗一直紧闭。2018-05-02 12:39:42
-
大数据"坑熟客",技术之罪需规则规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质量发展,怎么消除“游离感”?
2018-03-02 08:58:39
-
学校只剩一名学生,她却坚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变动!骑共享单车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楼市会有哪些新变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