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上海5日7日电 题:丹凤远去 “燕”影长留——上海举办追思会纪念电影表演艺术家王丹凤
新华社记者许晓青、黄扬
“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由已故电影表演艺术家王丹凤在电影《护士日记》中唱红的儿歌《小燕子》6日下午在上海电影博物馆艺术影厅再度响起。
上百名文艺界人士、影迷齐聚于此,共同追忆电影表演艺术家王丹凤德艺双馨的艺术人生。
作品、艺品、人品,都出众
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王丹凤2日在上海辞世的消息,惊动上海电影界,也令无数影迷惋惜。
从影数十年,塑造了50多个银幕形象,她演活了护士长、理发师,也曾为《红楼梦》《桃花扇》等名著改编影片增色添彩。王丹凤留给影迷的第一印象是“美丽”。但她不是“靠脸吃饭”,她的美,与低调、勤勉、谦逊联系在一起。
追思会上,上海电影界人士回忆:为了演好《女理发师》的角色,王丹凤曾经到理发店里学习理发;演员大组学习时,王丹凤也总是提前抵达,安静地端坐一隅;拍《玉色蝴蝶》时,时年56岁的王丹凤坚持每天早上4点起来化妆,从不抱怨。
“评判一名艺术家,主要看‘三品’——作品、艺品、人品。王丹凤老师这三方面无疑都是出众的。”上海电影家协会常务副主席许朋乐说,王丹凤创造的银幕形象之所以影响深远、深入人心,源于她对表演艺术的虔诚与敬畏。
“王丹凤的谦卑、客气、对人尊重,是你永远不会忘记的。”上海电影家协会主席张建亚说,她一生都在坚持“一辈子要认认真真做人”,这值得每一名从艺者思考和学习。
丹凤在,“有得盼”
王丹凤在上海逝世的消息传到八旬高龄的军旅电影艺术家王晓棠耳畔。王晓棠痛心疾首。平日两人以姐妹相称,王晓棠撰文回忆——“有你在,有得盼。”
6日的追思会,王晓棠虽因身体原因不能到场,但写下的回忆文字,由上海电影博物馆工作人员代为朗读,现场观众听来潸然泪下。
王晓棠回忆,结缘王丹凤大姐,是在改革开放初期,几次全国文艺界的大会期间。两人一见如故、相知恨晚。两人见面时,王丹凤不仅经常叮咛、嘱托,还承诺要“关照”这位小棠妹妹。
直到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之际,王晓棠携影片《大转折》及团队赴香港首映,当时已经迁居香港的王丹凤不仅专门捧场,还对电影团队在港开展活动多有支持。
王晓棠认为,王丹凤的美丽,世人公认。可她的善,超过了她的美。善是大情怀,包含着真与悲悯,饱含着中华民族的智慧。
王丹凤生前还总是鼓励电影界后辈“多多关心社会,关心国家”。沪上电影界回忆,王丹凤常说,“当我们开拓了眼界,就不会过分计较个人的得失。”
让“小燕子”长留人间
在6日举行的追思会上,上影演员剧团与上海电影博物馆联合放映了王丹凤生前最重要的作品之一《护士日记》,其中由她唱响的儿歌《小燕子》在会场久久回荡。
当日同步展出的还有上海电影博物馆馆藏的《女理发师》电影海报、王丹凤生前穿过的蓝色旗袍等。
据上影演员剧团团长佟瑞欣介绍,王丹凤生前工作过的演员剧团位于上海武康路的大院,未来将迎来王丹凤老师及其他电影表演艺术家的掌印及其纪念模具,这都将在她生前工作过的地方长久保存并展示。
上海国际电影节组委会透露,6月举办的第21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将在“向大师致敬”单元,公益放映《护士日记》2K修复版,让老艺术家塑造的人物形象历久弥新,让“小燕子”长留人间。
-
大数据"坑熟客",技术之罪需规则规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质量发展,怎么消除“游离感”?
2018-03-02 08:58:39
-
学校只剩一名学生,她却坚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变动!骑共享单车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楼市会有哪些新变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