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短融资链条 减少中间费用
为企业融资“消肿止痛”
编者按 今年以来,金融去杠杆和防风险继续推进,并取得了初步成效。随着部分表外融资需求转移至表内,不少企业因资信等级较低,导致“融资难和贵”的压力增大。近期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降低企业融资成本。近日,发改委等四部门下发了《关于做好2018年降成本重点工作的通知》,部署降成本工作。本报从今天起推出“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4月2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对银行普惠金融服务实施监管考核,确保今年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下降。目前,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尚未得到有效缓解。一方面,小微企业融资需求持续攀升;另一方面,随着银行存款成本持续上升,以及监管日趋严格,表外融资回表导致银行资金成本向企业端传导,小微企业融资成本上升尤为明显。
中间环节通道过长
民营企业融资成本高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企业难以从银行直接贷款,获得贷款需要过多中间环节
近年来,随着经济潜在增长率的下降,实体企业呈现出利润率下行、投资回报率下降趋势,如果融资成本长期高过实体投资回报率就会聚积风险。目前,企业融资环境尤其是民营企业融资环境并不乐观。虽然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基准利率不高,商业银行公布的贷款利率都比较合理,可是经过各个环节层层加价后,最后到达企业手里的资金价格却已经很高。
全国政协委员、光汇石油董事局主席薛光林表示,“从民营企业向银行融资的成本看,大型民营企业贷款年利率及其他收费一般需要12%,中型民营企业一般在16%至18%,小微民营企业在20%至25%之间。从多家到香港上市的小贷公司数据看,其平均贷款利率高达15%至20%。从全国范围看,民间借贷利率平均为23.5%。民营企业整体融资利率远远高于企业实际利润率,很多民营企业正常融资借不到钱,只能借高利贷”。
民营企业融资成本高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企业难以从银行直接贷款,获得贷款需要过多中间环节。一位业内人士举例称,一般银行贷款年利率仅为7%左右,走完信托等通道到企业手里时,利率可能超过10%。在走通道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金融掮客”,他们帮金融机构找来资金或者为其介绍项目,然后从中抽取中介费用,这些费用都会转嫁到融资企业身上。
曾在银行工作过的薛光林称,高利贷主要资金来源归根到底还是来自银行体系。“由于资金主要集中在几家大银行,几千万买家对应为数不多的大型银行,资金通过理财、信托等表内到表外环节流动,导致价格扭曲。一些信托公司、租赁公司、国有企业财务公司、村镇银行、典当行、小贷公司甚至成了倒钱工具。”他说。
“虽然国家一再强调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鼓励大中型商业银行特别是国有大型银行设立普惠金融部,但在实际业务中,有一些关系企业拿到相关资金,转手就放高利贷。在对商业回报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信贷绩效考核越来越严的情况下,银行不愿意给中小实体企业、制造业企业、劳动密集型加工企业增加贷款。”薛光林称,已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提出建议,在银行体系彻底清查信贷资金的流向,打击各类金融掮客,关闭形形色色的表内表外资金通道。
贷款中间环节费用高
部分融资担保机构在给企业提供担保业务时,存在保费、保证金过高等问题,增加了企业的融资成本
贷款中间环节的收费也增加了企业融资成本。部分融资担保机构在给企业提供担保业务时,存在保费、保证金过高等问题,增加了企业的融资成本。
江苏泰州银监分局调查发现,中间费用过高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中小制造业企业发展,不利于企业转型升级,亟待引起关注。调查数据显示,2018年2月末,江苏省泰州市银行业中小制造企业表内外授信余额670.9亿元,同比下降11.1%,2018年1月份至2月份,泰州市银行业中小制造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6.23%,同比升高0.15个百分点。
泰州银监分局相关工作人员称,在具体业务中,银行中长期贷款一般需要发改委立项批复、可行性研究报告等材料,但中小制造企业普遍投资金额小、内部管理机制不健全、难以达到授信条件。分局走访的泰州市3家中小机械制造企业因扩产需要新建厂房,考虑到邀请外部机构出具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成本至少要几万元至几十万元,因而企业往往不愿意申请中长期项目贷款,转而向短期流动资金贷款。
贷款授信流程繁琐也影响企业融资。泰州银监分局举例称,近年来地级市二级分行的授信审批权限不断被上收,授信审批链条拉长。当地银行反映,目前中长期项目贷款的审批权限统一上收至省分行或总行,审批流程繁琐,不符合中小制造企业“短、频、快”的信贷需求。
泰州银监分局建议,可以简化中长期贷款审批流程。适当将部分中长期项目贷款审批权限归还地级市二级分行,适度降低审批门槛,调动和发挥基层分支机构支持中小制造企业转型升级的积极性。同时,强化国有背景担保体系建设。建议政府部门牵头发展一批经营规范、信誉较好、服务中小制造企业的政策性融资担保机构,降低反担保要求,实行政策性担保费率,缓解中小制造企业担保难题。
多方发力降低成本
需要在正面激励方面采取更多措施,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金融业务的支持,并保持商业可持续性
商业银行也有着自身考虑。成本与风险“双升”推高了企业信贷利率。一是内部资金定价水平提高。受市场资金价格持续走高、银行负债成本攀升的影响,商业银行内部资金转移定价水平提高。以江苏泰州为例,多家银行分支机构反映上级行2017年以来连续上调FTP(内部资金转移定价),每次上调5至15个基点,2018年2月份其内部转移计价同比上升约50个基点,不得不提高贷款利率。二是信用风险持续高企,2018年2月末,泰州市中小制造企业不良贷款余额24.5亿元,同比增长19.3%;不良贷款率5%,同比攀升1.3个百分点。部分银行选择进一步提高中小制造企业贷款利率,以抵补攀升的信用风险。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董希淼认为,需要在正面激励方面采取更多措施,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金融业务的支持,并保持商业可持续性。减少贷款中间环节、降低利息之外的费用,银行需要加大创新。比如,推出“一次授信,循环使用”“免还续贷”等新产品、新服务,减少因“过桥”“倒贷”等问题给小微企业增加额外成本。
“此外,还应针对小微企业资产少、财务报表不够规范等现状,创新贷款担保方式。一方面降低因满足担保要求而增加的成本,一方面降低企业互保带来的风险。比如,国务院和各地方成立专门的融资担保基金,为小微企业融资提供担保,就是很好的措施。当下,应加快推进相关政策落地实施,惠及更多的小微企业。”董希淼说。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副校长丁志杰认为,如果把金融比作江河,河道疏通仅仅靠减少中间费用,即通过“下游河道疏通”并不能解决全部问题,还需要从源头解决企业融资贵难题。“在金融系统,上游是央行。在中国金融体系30多万亿元基础货币中,有22万亿元是银行存款准备金。巨额存款准备金是过去对冲外汇储备增加导致基础货币被动投放所形成的。存款准备金是商业银行的资产,也是商业银行乃至金融体系的负担。商业银行要通过信贷把这些成本转嫁出去,最终承担者是实体经济,所以造成了‘钱多钱还贵’这一不合常理的现象。这需要有序降低存款准备金率。”丁志杰说。(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彭 江)
-
国开行十八大以来累计向实体经济融资16.5万亿元
在落实“一带一路”2500亿元等值人民币专项贷款方面,截至3月末,国开行已承诺金额折合人民币1624亿元,占专项贷款的65%。2018-05-10 21:05:02
-
地方城投融资受阻 县级平台下半年恐难熬
伴随金融严监管的持续收紧,地方平台公司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再融资压力。2018-05-08 08:43:01
-
大数据"坑熟客",技术之罪需规则规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质量发展,怎么消除“游离感”?
2018-03-02 08:58:39
-
学校只剩一名学生,她却坚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变动!骑共享单车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楼市会有哪些新变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