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哈尔滨5月23日电 题:赫哲巧姐痴心文化“全鱼宴”
新华社记者李凤双、管建涛、王建
鱼皮做手工艺品、鱼骨做挂件挂扣、鱼松成热销食品、鱼刺作为佩饰、鱼鳞加工成画、鱼头鱼肉招待游客……在赫哲族人王海珠眼里,鱼的全身都是宝,昔日以渔猎为生的赫哲人,如今打造“全鱼宴”,转向文化全产业链,不仅增了收,还传承了赫哲传统渔猎文化。
有着五千余人的赫哲族是我国人口较少的民族之一,主要聚居于黑龙江、乌苏里江沿岸。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形成了独特的鱼皮衣、鱼皮画等民族文化。
为弘扬独具特色的赫哲民俗,黑龙江省同江市八岔赫哲族乡新强村还开办了赫哲手工艺品培训班,培训手工艺品能手50多人,研发制作精品鱼皮画、鱼骨挂件等手工艺制品。
王海珠就是当地一名制作手工艺品的巧姐。她一直在自己的手工作坊里制作鱼皮画、鱼皮衣售卖。近两年,她从小手工作坊里走出来,创办了海珠手工艺品合作社,把鱼全身的价值都挖掘出来,做长鱼的产业链,带动更多赫哲族人增收。
走进海珠手工艺品合作社,王海珠和她的徒弟正在剪鱼皮,桌子上摆放着大小不等的鱼皮、鱼骨、鱼刺等。墙上挂满了各类用鱼皮做的手工艺品,包括赫哲族特有的鱼皮衣、鱼皮靴、鱼皮画等。平时,王海珠还请了几位赫哲族手工艺品老师,免费教学员,开网店卖成品。
在人们的印象中,鱼骨、鱼刺没有什么用处,但在赫哲族人眼里,它们可以作为身佩、头佩、项饰、胸饰、腰饰等。经王海珠装饰,鱼骨、鱼刺变成了一件件精美作品。
“你看这就是用鱼骨组成的挂件,价格不贵,一串20元,很受游客欢迎。”王海珠拿着一串挂件说,鱼骨还可用于鱼皮衣上的挂扣,经过点缀,鱼皮衣显得更加好看。
赫哲族人的美食离不开鱼,不尝鱼松就不算到过赫哲族人家。王海珠还是个制作鱼松的高手。在她家,一盆刚做好的鱼松还冒着热气。据王海珠介绍,鱼松是增收的重要来源,每7斤鱼肉能炒出1斤鱼松,而炒一锅鱼松,至少需要6个小时,去年每斤鱼松100元,今年达到150元。
“鱼松最受游客欢迎。冷却后包装好,通过网络卖到了广东、深圳等地。”王海珠说,去年卖了1000多斤,收入10多万元,今年预计会更多。
说话间,三名复旦大学的社会学研究生来到海珠手工艺品合作社,他们正在做一个赫哲族审美趣味研究的课题。课题组博士生孙岩说,他来同江市八岔赫哲族乡已10多次。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上渔猎文化,对这些文化的挖掘,将带动更多赫哲族人增收致富。
-
大数据"坑熟客",技术之罪需规则规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质量发展,怎么消除“游离感”?
2018-03-02 08:58:39
-
学校只剩一名学生,她却坚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变动!骑共享单车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楼市会有哪些新变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