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5月30日电(王莹)“SKA是人类迄今为止计划建造的最宏伟的天文观测设备,汇集了天文学、无线电、信息、通讯、计算机、机械制造等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将对自然科学和人类文明作出划时代的重要贡献。”在29日举行的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全体院士学术报告上,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武向平向公众描绘了天文观测的前沿方向。
作为我国自主研制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中国“天眼”FAST备受瞩目。在两年多的调试期内,先后发现50多颗脉冲星候选者、首次发现毫秒脉冲星并得到国际认证。对此,武向平指出,“FAST保持领先地位,大概只有十年时间,一旦SKA建成,不管我们愿不愿意,FAST的领先优势终将被其所取代”。
从FAST到SKA,天文观测将有哪些突破?对此,武向平介绍,当前,全球的射电天文学家已经着手建造下一代的超级射电天文望远镜:平方公里阵列射电望远镜,即Square Kilometre Array,SKA。SKA将由包括中国在内的十多个国家共同建造、联合运行和管理。“SKA将承载射电天文学未来50年的发展命脉,有望克服包括FAST在内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的缺陷和不足,同时希望获得更高的灵敏度、更大的视场、更高的频率、更高的空间分辨率、更高效的巡天能力等。”
作为SKA的主要成员国之一,中国SKA科学团队经过论证,确立了探索“宇宙第一缕曙光”和搜索脉冲星的两大优先领域,期待直接抓捕宇宙第一代天体诞生和再电离的身影,同时,为发现超大质量黑洞及其并合过程引力波辐射作出主要贡献。
据武向平介绍,除了两大优先领域,中国SKA科学团队制定了若干重要突破方向,包括将充分利用SKA极高灵敏度和大面积巡天优势,检验暗物质和暗能量的特性;将利用SKA快速巡天和极高时间分辨率的优势,揭示宇宙极端天体的秘密;将绘制从星云到宇宙大尺度的磁场结构,追溯宇宙各层次的磁场起源。
记者了解到,中国SKA科学团队由11个科学研究课题和150多位天文学家构成,将由中科院牵头,联合高校和各研究院所在多年建设、运行和参与中外天文射电装置的基础上,广泛深入开展实质性的国际合作。“作为SKA的主要成员国之一,中国将以大国的风范和责任,以及对卓越科学目标势在必得的追求,在其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主导作用,获得丰厚的科学回报。”武向平说。
-
“天眼”再添“利刃” FAST巡天能力将大大增强
由中科院国家天文台和贵州师范大学合作建立的FAST早期科学数据中心,负责将实时传送到这里的海量数据进行存贮、计算和筛查。如果将海量的巡天数据比作是从矿井里挖出来的一堆堆矿砂,那么,FAST早期科学数据中心的作用,就相当于是从一堆堆的矿砂里找出金子来。2018-03-26 06:38:37
-
“中国天眼”已发现11颗新脉冲星
新华社贵阳3月13日电(记者齐健)自2016年9月25日落成启用以来,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中国天眼”共发现51颗脉冲星候选体,其中有11颗已被确认为新脉冲星。2018-03-13 18:22:07
-
大数据"坑熟客",技术之罪需规则规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质量发展,怎么消除“游离感”?
2018-03-02 08:58:39
-
学校只剩一名学生,她却坚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变动!骑共享单车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楼市会有哪些新变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