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正文
空军77名士兵蓝翔技校受训 结业获全国通用资格证
2018-06-12 07:14:03 来源: 新京报
关注新华网
微博
Qzone
评论
图集

  原标题:空军77名士兵蓝翔技校受训

  空军后勤部开办军地联合工程机械培训班,系空军工程部队对军民融合发展的一次探索

  培训期间,地方技校老师对空军士兵进行现场教学。空军后勤部军事设施建设局供图

  一边是“在云端”的空军士兵,一边是网络世界里的“网红”——蓝翔技校,看似毫无关联的二者,近日有了联系。

  6月初,77名空军士兵从山东蓝翔技师学院(简称“蓝翔技校”)毕业,部分专业士兵还取得了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将来士兵退役后,凭此证书,有助于在地方实现就业。

  据悉,传统的军队机械操作人才培养主要依靠的“传帮带”模式弊端显现,空军部队甚至出现了新装备上不了手的尴尬局面。

  记者从空军后勤部了解到,这是空军工程部队对军民融合发展的一次探索,实现军地人才培养链条由高校、高中向技校延伸。

  军队“传帮带”模式弊端显现

  今年3月底,由空军后勤部军事设施建设局和蓝翔技校联合主办的空军工程机械操作手培训班在济南开班。培训班按照部队配合管理、委托地方培养的模式组建,包括理论授课、模拟训练、实地操作三阶段课程,培养空军工程部队急需的机械操作人才。

  对于两个月的济南培训,空军空防某处上士、机械操作手朱峰印象最深刻的是教学形式。

  在理论学习的课程末尾,教员先给学员画出复习重点,然后让他们抽签。抽到哪个知识点,学员就到讲台上用自己的语言讲授这方面内容。

  “这样的教学方式,考验我们是不是真的理解了理论知识。”朱峰说,相比于部队的技能培训,地方技校教员的现场操作和故障排除经验更丰富,教学理论更成体系,教学方式也更多元。

  此次参加培训的77名士兵,均来自空军工程部队。

  在空军队伍里,工程部队是较为特殊的存在,是为空军军事设施日常维护和战时抢修抢建常备的一支专业力量。任务性质决定这支力量对大型工程机械的依赖。而工程机械操作手人才质量高低,成为工程部队发挥作用的关键所在。

  “过去,空军工程部队机械操作人才培养主要靠‘传帮带’,或立足空军后勤训练基地独立培养,环境相对封闭,‘经验主义’的弊端在长时间的传承中被放大,导致人才培养效率下降。”空军后勤部军事设施建设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由此,空军部队甚至出现了新装备上不了手的尴尬局面。

  一面是日益增长的战场建设和备战打仗人才需求,一面是培养层次不高、教学理念和设备落后的现实处境,空军将目光投向军队之外的技术院校。

  这期培训班重点训练官兵弹坑抢修、阵地抢建、道路清障、临时路铺筑、机械上车等操作技能。据悉,在他们的学习科目中,开挖掘机是一项重要内容。

  朱峰回忆,培训过程中,教学从理论到实践,从机械原理到故障排除,从模拟演示到上机操作,从地形勘察到完成实际作业,由简入难、层层深入。

  结业士兵获全国通用资格证书

  6月初,本期参训的77名空军士兵,全部通过结业考核,部分专业士兵还取得了国家职业资格证书。

  长期研究人力资源的中国就业促进会副会长陈宇告诉记者,军队通用人才的培养已经施行至少一二十年时间,部队人员可以拿国家职业资格证书。这些士兵主要从事通用型工种,如车钳铣刨磨、土方、挖掘、电焊等,在军地均有广泛用途。

  前几年,陈宇还受邀前往部队讲授过职业资格证书和职业技术鉴定的课程,帮助战士通过国家统一鉴定考试。

  军地联合培养人才,也早有先例。据广州市高级技工学校官网消息,2014年,原广州军区某部队与该校举办电工培训班,为38名士兵进行了电工培训。最终,38名士兵全部获得全国通用的维修电工职业技能证书。

  部队官兵获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主要通过两种途径。联合培训班是其中之一,可以利用地方教育培训机构的优势能力,结业后为学员颁发证书。陈宇介绍,如果部队自身工程技术学校足以培养出合格的技能人才,则可以由部队自主培养,通过地方鉴定考核站获得证书。

  虽然障碍并不存在,但并非所有军地通用人才都在退役前就取得了国家职业资格证书。

  空军后勤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以前部队培养的士兵,很多不参加国家职业资格鉴定。不少老兵退伍回到地方后,个人技术水平得不到地方承认,妨碍就业。

  “以前没有当成重点来抓,部队重视程度不同,推进的力度也不同。”陈宇认为,如果未来能够对军地通用人才普遍进行国家职业资格鉴定,将会为退役士兵再就业解决很多问题。

  中国政法大学军事法研究所所长李卫海表示,这是军民融合的大背景下,军事人才发展体制改革和政策创新之举。政策若有效推行,可以预见,未来退役士兵能更充分地利用职业技能适应社会。

  军地人才培养链条向技校延伸

  空军后勤部军事设施建设局项目负责人李春雷告诉记者,引入地方技校共同培训空军工程机械人才,是空军工程部队军民融合发展路子的一次探索。

  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作为国家战略,是2016年3月首次提出的。当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印发《关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的意见》。《意见》提出,“健全依托社会开展军事人才专业评价制度,评价结果纳入国家职业资格管理体系”。

  今年3月2日,十九届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召开第一次全体会议,要求重点领域军民融合取得实质性进展,提出推动军地人才双向培养交流使用、社会服务和军事后勤统筹发展、基础设施统筹建设和资源共享。

  这些倡议,在此次空军联合培训班中都能见到影子。

  据了解,此前,军民融合人才培养主要是以军队与高校合作培养高学历人才为主。

  据媒体公开报道,作为国防科工局和教育部共建高校,湖南大学、湘潭大学、湖南科技大学等5所高校获批重点建设13个国防特色学科。

  部队院校也在开门办学,培养高精尖人才。近年来,国防科技大学先后与一批海外名校合作,遴选优秀青年骨干教员出国留学,培养了一批具有国际视野的人才。

  湖南省周南中学、常德一中两所中学,还曾开办空军青少年航空实验班,从中学起培养部队需要的人才。

  而技能岗位士兵的合作培养,将军地人才培养的链条又向后端实现了延伸。“说明我们军民融合的深度和广度在拓展。”李卫海表示,军民融合越来越根据军地实际发展需要,在更多领域迈开步子。

  人才培养可与退役军人就业衔接

  近一年来,空军后勤在军民融合领域动作频频。

  李卫海表示,国家划定的交通基础、产业领域、科技、教育资源、社会服务、应急和公共安全、海洋开发和海上维权等七大军民融合领域,如今都能看到动向。

  据空军后勤部军事设施建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此前,空军在战场建设、清煤降氮等项目上已经与地方企业进行合作,收效良好。未来,空军后勤部门将在更多领域探索军民融合发展。

  这次“吃螃蟹”之举,或将启发空军军地人才培养更开阔的思路。

  作为联合培训班首批学员,朱峰对地方技校的教学优势充分认可。但他也感觉到,此次培训仍有未覆盖的地方,比如空防工程部队执行的抢修抢建任务通常是综合作业,需要平地机、推土机和挖掘机相互配合,而培训班并没有很好地模拟实际需求。“建议在下一步组织培训时,能针对不同专业找到既强又专的地方学校。”朱峰建言。

  李卫海认为,更多具有专业优势的技术院校应该参与进来。同时,地方政府则要在条件建设、财政投入和表彰激励上给予更多支持,对承担军地人才联合培养任务的单位,尤其是技师学校、职业技术学校、师范学校等给予政策倾斜。

  “我们需要探索一种联合培养的模式,不仅是培训院校、机构,还包括人力资源公司,这样还能辐射退役军人就业工作。”李卫海说,军地人才的培养,可以与退役军人的就业相衔接。(记者 倪伟)

+1
【纠错】 责任编辑: 聂晨静
相关新闻
新闻评论
加载更多
第五次包揽世界杯金牌 跳水“梦之队”“无敌不寂寞”
第五次包揽世界杯金牌 跳水“梦之队”“无敌不寂寞”
“百马”老人的跑步人生
“百马”老人的跑步人生
夏日荷韵
夏日荷韵
萌娃“奔跑”迎接人生第一场马拉松
萌娃“奔跑”迎接人生第一场马拉松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7651122970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