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地拆迁发现圆明园流散文物 四件汉白玉螭头“回家”
2018-06-13 07:42:34 来源: 北京青年报
关注新华网
微博
Qzone
评论

  原标题:市民拆迁工地发现流散文物暂存清河街道办 昨日文物归还圆明园

  圆明园四件汉白玉螭头“回家”

昨天圆明园将四件汉白玉螭头从街道办事处“带回家”。摄影/记者 袁艺

  继乾隆御笔“熙春洞”石匾额、嘉庆御笔“称松岩”流散文物回归圆明园后,昨天(12日),又有四件汉白玉螭头重归圆明园“大家庭”。据了解,这四件文物是海淀区清河市民杜泽宁于去年2月在拆迁工地上无意发现的,近日在被断定是圆明园文物后,这些文物快速启程“回家”,是圆明园流散文物民间回归数量最多、回归速度最快的一次。

  走入清河街道办事处,如不往道路一边的墙角仔细看,很难发现有四件汉白玉螭头。这些螭头俗称为龙头,长约90-100厘米,外形一致,个个都双目圆睁,眉毛上拧,鼻尖高耸,嘴唇上卷,带有不怒自威的霸气。

  若不是市民杜泽宁的发现和坚守,这四件文物恐怕难以验明真身,返回圆明园。杜泽宁是土生土长的清河人,今年66岁。“我是文物爱好者,去年2月28日,原是清河古镇的地方拆迁,我猜想地下应该有文物,就遛弯过去看看。”杜泽宁说,他来到工地外面时,惊奇地发现挖掘机边上有几个石头。随后,他偷偷溜进工地,小心翼翼地清理石头上面的灰土,慢慢的,一个龙头形状的汉白玉出现在他的眼前。“我当时推断,这些龙头用了材质高档的汉白玉,不像是清河的文物。清河在很久以前是繁华的交易市场,因为离圆明园很近,不少圆明园流散的瓦瓦块块在这边时有出现。”在观察了一会儿后,杜泽宁初步断定,这些龙头来自圆明园。

  听说工地还挖出了别的东西后,不使用手机的杜泽宁赶紧回家打电话给朋友杨亚荣,他们俩自去年在一起策划、拍摄《寻找清河》地方纪录片。可当两人到了工地后,发现龙头都不见了。“我们去的时候给清河街道打了电话,但到了现场后发现工人把龙头藏起来了。”杨亚荣说,他反复对工地的人说隐藏文物的后果,这才发现文物被工人们又埋在了土里。后来,清河街道的保安到了,这些龙头才得以幸存,被保存在清河街道办事处。

  几天前,有媒体对这件事进行了报道,圆明园注意到后,快速联系清河街道办事处,并立即联络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研究馆员刘卫东进行现场鉴定。刘卫东与园内所存文物信息进行比对,最终确定四件石制构件为圆明园流散文物汉白玉螭头。在不到一周时间内,圆明园管理处与清河街道办事处迅速展开协商,最终决定圆明园将文物从街道办事处“带回家”。

  在昨天的文物搬运现场,两位工人挑担子,两位工人用手托住龙头两边,四人费了好大劲才将螭头搬到车上,开启“回家”之路。待螭头到达圆明园后,将有专家对它们进行全身“体检”,制定修复方案。“这些螭头有一些小裂缝,如果不好好保护,时间久了容易出问题。”圆明园文物考古科科长陈辉说。(记者 李梦婷)

+1
相关新闻
新闻评论
加载更多
“彩粽”迎端午
“彩粽”迎端午
“大鼓”出山
“大鼓”出山
把脉“渤海粮仓”促增产
把脉“渤海粮仓”促增产
巧手剪出“世界杯”
巧手剪出“世界杯”
发展状况世界排名升至第十位 我国知识产权保护运用水平快速提升

工地拆迁发现圆明园流散文物 四件汉白玉螭头“回家”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7651122976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