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正文
我国探索防沙治沙新材料新技术“织绿”沙漠
2018-06-19 19:18:33 来源: 新华网
关注新华网
微博
Qzone
评论
图集

  新华社兰州6月19日电(记者 王铭禹)记者从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了解到,由该单位研制的新型固沙网和固沙新技术,目前在甘肃、宁夏等地的防沙治沙工作中取得重大进展。

  甘肃敦煌是世界文化遗产莫高窟所在地,也是西北沙尘重要源区之一。记者近日走访敦煌“母亲河”——党河上游一带看到,一个个固沙网如同一块块“绿色棋盘”铺盖在沙漠中,牢牢锁住流动沙丘,有效减少了进入党河水库的风沙,为敦煌用水安全提供了保障。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研究员、敦煌戈壁荒漠研究站站长屈建军介绍,与传统防沙治沙使用的草方格相比,党河上游一带使用的绿色固沙网由高密度聚乙烯材料制成。“这种材料环保性更强,施工方便、造价低廉、使用寿命长,治沙固沙效果更明显。”屈建军说,这种防沙治沙新材料还解决了青藏铁路面临的风沙灾害难题。

  一种名为土壤生物结皮的新技术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得到应用。“我们从藻类、藓类结皮中提取最适合结皮的微生物,在实验室内人工培养,将其制成试剂,喷洒在草方格沙障内的沙子上以形成土壤结皮,达到固沙目的。”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研究员、沙坡头沙漠研究试验站站长李新荣告诉记者。

  荒漠化被称为“地球癌症”,数据显示,我国荒漠化土地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27%。治理沙害,恢复生态,不仅是科研机构的职责,越来越多企业也加入风沙防治的队伍中来。

  深圳市微润灌溉技术有限公司创始人杨庆理说,他们研发出一种以高分子半透膜材料制成的纳米孔径微润管,解决了沙漠灌溉难题。“微润管埋在地下,能缓慢、均匀地润出水分,防止水分渗漏、蒸发,可以连续24小时从地下将水分直接供到植物根部,使沙漠灌溉变得像普通农田灌溉一样方便有效。”杨庆理说。

  据介绍,这套沙漠灌溉技术曾于2012年应用在阿联酋阿布扎比西区珍稀鸟类栖息地的植被恢复工程。在灌溉技术的支撑下,这片曾经植被严重退化的荒漠区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不仅长出多种沙漠植物,还出现沙漠昆虫和野兔等动物的身影。

  第五次全国荒漠化和沙化土地监测结果显示,我国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自2004年出现缩减以来,已经连续10年保持“双缩减”。

+1
【纠错】 责任编辑: 聂晨静
相关新闻
  • 宁夏创造防沙治沙“中国经验” 以治沙促治穷
    宁夏林业厅供图  游客在沙湖乘坐游船观鸟游览。新华社记者 王鹏摄  灵武市郝家桥镇兴旺村的一栋沙地大棚内,农民在打理农作物。每当列车经过包兰铁路沙坡头段时,车窗外腾格里沙漠边缘的草方格总会让旅客感叹不已。
    2018-06-10 07:50:09
  • “十三五”中国将依托防沙治沙实现贫困人口稳定脱贫
    8日,在《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第十三次缔约方大会期间举行的“防沙治沙与精准扶贫”边会上,国家林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十三五”时期中国将统筹治沙治水与治贫致富共赢,促进更多贫困人口实现稳定脱贫。
    2017-09-08 22:27:02
  • 索尔海姆:中国防沙治沙经验值得世界借鉴
    联合国副秘书长、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埃里克·索尔海姆日前在此间举办的国际防治沙尘暴大会期间对新华社记者说,中国的防沙治沙经验对世界具有广泛的借鉴意义。
    2017-07-05 21:16:39
新闻评论
加载更多
我国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正式开工
我国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正式开工
和田农民:从挖玉人到采花人
和田农民:从挖玉人到采花人
以赛为媒 毕业生找“婆家”
以赛为媒 毕业生找“婆家”
“低头族”专用通道亮相西安
“低头族”专用通道亮相西安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7651123005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