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正文
创新国情教育模式:让留学生“点滴”感知中国
2018-07-03 18:21:29 来源: 新华网
关注新华网
微博
Qzone
评论
图集

  新华社北京7月3日电(记者胡林果、仇逸)电视剧看《人民的名义》、出门打车用滴滴、买东西用支付宝或微信支付……华南理工大学留学生、来自苏丹的奥斯曼在华7年,已经习惯了中国的生活方式,还能用简短的粤语交流。

  奥斯曼是众多来华留学生中的一员。教育部网站的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共有来自204个国家和地区的约48.92万名留学生在我国高等院校学习,增速连续两年保持在10%以上。越来越多的中国高校致力于更好地服务于来华留学生,搭建中外友谊的桥梁。

  国际学生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如何加深他们对中国的认识和了解?华南理工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的专家认为,将中国国情融入教育点点滴滴,是开展留学生国情教育的关键。

  华南理工大学国际教育学院院长安然提出建立在多元文化共享教育理念基础之上的“认知-认同-践行”模式。比如,安然曾在课堂上向留学生展示“打招呼”的多个方式,“以此激发留学生们对不同文化的兴趣,在文化对比中建立多元文化并存的意识,并在多元文化认同的形成过程中,产生了解中国的兴趣和参与意愿。”安然说。

  为了让留学生全方位了解中国,华南理工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开设了《当代中国社会专题》课程。例如,在讲授中国酒文化时,老师分别从中国不同朝代的酿酒工艺、不同材质的器具、酒桌礼仪等方面入手,生动、有趣地揭示中国文化的深厚内蕴。

  华东师范大学则实施“伙伴计划”,为中外学生牵线搭桥结对子。华东师范大学国际教育中心与经管书院举办“国际商才培养项目”,中外学生一对一组成学习小组;学校还鼓励中外学生组织开展各类形式的社团文化活动,目前已建立各类留学生文体社团14个,活动项目20余个。

  此外,华南理工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高校还开启了丰富多彩的校外实践,让留学生们从不同侧面和维度认识中国,加深对中国的认识和了解。

  华东师范大学与多所中西部省份的中小学建立了合作关系,每年派出多批留学生参加爱心支教活动,并走进中国家庭。来自意大利的留学生王小龙去年和同学一起去江西婺源支教,他表示,原想带去爱心和关怀,到了后才发现是去收获爱心的,“我们更加理解了中国的发展,也爱上了可爱的中国人。”

  华南理工大学每年有超过200名留学生和中国同学一起参加义务献血、走进福利院、支教等各种志愿活动。来自伊朗的雷霆和来自马达加斯加的范伟都参加了2018年春运志愿服务,在人流喧嚷的火车站为旅客提供各种帮助。范伟深深感受到,克服重重困难,在一年中最重要的日子和家人团聚,是各国人民共通的情怀。

  感知今日中国,也是一些留学生来华深造的原动力。华南理工大学留学生玛丽来自乌兹别克斯坦,她曾是当地一所大学汉语中心的工作人员,因获得中国政府的奖学金项目前来深造。她在参加了“感知中国——深圳行”活动后说:“中国对我的吸引不仅仅是深厚的文化底蕴,还有日新月异的发展速度。”

+1
【纠错】 责任编辑: 王頔
相关新闻
  • 32名留德博士获国家优秀自费留学生奖学金
    中国驻德国大使馆7月1日向32名留德博士生颁发2017年度“国家优秀自费留学生奖学金”。获奖学生表示,愿为国家科技发展做出积极贡献,为中德科技合作搭建桥梁。
    2018-07-02 11:08:01
  • 外国留学生赴甘肃进行文化交流
    5月29日至30日,北京科技大学组织来自15个国家的16名留学生到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开展文化交流活动。外国留学生与当地学生进行交流,参观当地文化遗址,体验和了解中国文化。
    2018-05-30 20:56:57
  • 江西宜春:留学生体验中国新农村
    来自巴基斯坦、尼泊尔、伊朗等国家的留学生们来到上高县田心镇坪溪村参观新农村建设,感受中国乡村振兴带来的变化,体验农村的生产生活,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2018-04-21 21:28:14
新闻评论
加载更多
塞上湖城 重构“城市之肺”
塞上湖城 重构“城市之肺”
雾里看花
雾里看花
青岛:海水浴场享清凉
青岛:海水浴场享清凉
全国铁路暑运拉开帷幕
全国铁路暑运拉开帷幕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7681123074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