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10省区开展“回头看”,约谈问责超过7000人
中央环保督察杀了个“回马枪”
江苏张家港市沙钢集团百万吨钢渣弃置长江边,威胁水生态安全;广西钦州市一批应淘汰的“散乱污”小冶炼企业仍在违法生产,自治区有关部门赫然公示已完成整改;33张罚单难阻河南洛阳市新义煤矿违法排污……最近,中央环保督察组对河北、河南等10省区开展“回头看”督察,公开了一批“表面整改”“假装整改”“敷衍整改”等问题。
督察组的通报中,频频使用“变本加厉”“触目惊心”“包庇纵容”等字眼,措辞严厉。
从2015年年底开始,中央环保督察组用不到两年时间,对全国31个省区市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进行了一次全覆盖式的督察,一批长期难以解决的生态环境问题得到解决。那么,为什么这次“回头看”还会发现这么多问题?如何督促这些问题整改到位?“回头看”对未来环保督察“往前走”有什么启示?记者近日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采访。
不少“表面整改”“假装整改”“敷衍整改”等问题,在“回头看”中露馅
6月5日,中央环保督察组入驻江苏当天,就接到群众举报:中国精细化工(泰兴)开发园区在长江岸边填埋化工废料,并覆土掩饰。这一问题,早在2016年7月第一轮中央环保督察组进驻江苏期间,就予以交办。
随后,“回头看”督察组现场督察发现,泰兴市对交办问题敷衍了事,填埋在长江岸边的包括大量危险废物在内的3万多立方米化工废料纹丝未动,即宣布完成整改,给周边环境和长江水环境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国家环境保护督察办公室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两年时间过去,泰兴市没有任何实质性整改措施,明知存在大量违法掩埋化工废料情况,却无动于衷;明知已污染土壤和地下水,却对督察组百般隐瞒,对整改的漠视令人震惊。目前,督察组正在深入取证调查,并督促当地制定科学方案,尽快清理到位,尽可能将造成的环境污染降到最低。
不少类似的“敷衍整改”等问题,在这次“回头看”中露馅。截至7月7日,督察进驻工作全部结束,共向地方转办37090件案件,地方已办结28076件,其中责令整改22561家,立案处罚5709家,罚款5.11亿元;立案侦查405件,拘留464人,约谈2819人,问责4305人,陆续公开了50多个“表面整改”“假装整改”“敷衍整改”等典型问题,不断传导督察压力,推进地方边督边改。河南省政府、河北省政府的分管领导,宁夏银川市市长、广西钦州市委书记等多地的领导干部被督察组约谈,其中不乏党政一把手。
“如果将第一轮中央环保督察看作是对地方党委、政府、企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全面体检、诊治,此次‘回头看’则是‘看病抓药’后的一次‘复查’。”国家环境保护督察办公室副主任刘长根说,“回头看”坚持问题导向,进一步聚焦第一轮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情况,看当时发现的问题有没有解决、立下的承诺有没有兑现,重点盯住督察整改不力问题,对环境问题“咬住不放”,一盯到底。“回头看”表明了中央的态度和决心,在环境保护这个关乎国计民生的大是大非问题上,容不得打半点儿马虎眼。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李佐军认为, 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主要针对还没有真正解决、难度比较大的问题,以及生态环境保护领域比较薄弱的环节,针对性非常强,力度非常大。
刘长根表示,从“回头看”的情况看,第一轮督察成效明显,督察指出的多数问题都得到整改,或正在推进解决,深圳、东莞等地污水管网建设欠账严重等一批重大环境问题整改取得明显成效,地方党委和政府环境保护责任意识大大提升。不过,地方在督察整改过程中的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问题、“表面整改”“假装整改”“敷衍整改”等问题,依然十分普遍。
在督察过程中就发布典型案例,传导压力、压实责任、推动整改
“回头看”发现不少“表面整改”“假装整改”“敷衍整改”等问题,这反映出相关地区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不作为、不担当。
“分析背后的原因,还是环境保护责任落实没到位。”刘长根说,有的地方领导干部不作为、慢作为,在处理发展和保护的关系上,打着自己的“小算盘”。有的地方领导干部不担当、不碰硬,口号喊得震天响,却没人真正去抓落实。没有检查督促以及考核问责这些杀手锏,整改任务只会悬在空中,落不了地。当然,有的地方确实基础能力薄弱,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解决某些问题,需要一个过程。
中央环保督察的目的,就是通过党政同督,层层传导环保压力,强化环境保护“党政同责”和“一岗双责”。不同于第一轮督察,“回头看”在督察过程中就发布反面典型案例。
“所有发布的典型问题,由督察组查实并经审核后进行发布,地方上在新闻发布后才知道。”刘长根说,曝光典型问题,形成震慑力,当地官员就坐不住了,其他地方也十分关注。这次没有“回头看”的一些省份,将有关案例汇总成册,要求地市举一反三。这对于进一步传导压力、压实责任、推动整改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一些老大难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6月1日,督察组公开曝光宁夏泰瑞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恶臭扰民问题。15年来,群众对这一问题投诉不断,却始终没有得到有效解决,第一轮督察反馈中也提到这个问题。“回头看”进驻当天,就收到大量群众举报。督察组查实问题并公开曝光,对当地产生极大震动,促使当地党委和政府痛下决心解决污染问题,该公司于6月22日发布公告,宣布全面停产、实施搬迁的计划,困扰周边群众多年的问题有望得到彻底解决。
“近年来,中央和地方在环保上都使了很大的力气,也取得了明显的进展。但按照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高标准严要求,很多地方、很多部门、很多企业,都还存在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李佐军表示,环保问题要想得到彻底解决,必须完善体制机制,比如建立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资源环境市场机制、生态环境保护激励约束机制等。有些环境问题即使暂时解决,还会出现反弹情况,或者按下葫芦又浮起瓢,要想根本解决问题,就必须建立完善长效机制。开展中央环保督察以及“回头看”,就是要加速解决这些问题。
将进一步完善督察方式,更多触及深层次问题,倒逼经济高质量发展
“回头看”有一个重大创新,就是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决策部署,针对污染防治七大标志性战役和其他重点领域,结合被督察省份具体情况,对每个省份同步统筹安排1个环境保护专项督察,统一实施督察、统一报告反馈、分开移交移送。这进一步强化了震慑效果,压实了环保责任,倒逼整改落实,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了强大助力。
以“回头看”为契机,不少地方开展了省级环保督察。6月20日起,湖南省对14个市州和部分重点县市区开展省级环境保护督察,实现省级环境保护督察全覆盖。
李佐军建议,省级环保督察要参照中央环保督察程序。当然,各个地方情况千差万别,资源禀赋、产业结构等不同,任务压力也不一样,在保持统一性的同时,要结合地方实际,多些自选动作,多些创新举措,深入推进督察工作。
前不久召开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指出:“当前,生态文明建设正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已进入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的攻坚期,也到了有条件有能力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的窗口期。”中央环保督察不仅要承担解决突出环境问题、改善环境质量的任务,也要把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作为下一步重点工作之一。李佐军认为,工作重点由解决突出环境问题、改善环境质量,扩展到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是中央环保督察向纵深发展的体现。高质量发展强调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两手抓,以环保督察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就顺理成章。
“第一轮督察可以看作是一次压力测试,表明环保力度加大对经济的影响可以接受,实现了环保与经济双赢。”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吴舜泽表示,第二轮督察将针对工作滞后、整改不力,环境质量明显下降以及蓝天保卫战、“水十条”、“土十条”进展不力的地区,更多触及深层次问题,倒逼经济高质量发展。
李佐军建议,进一步完善督察方式,在常态化的同时,也要规范化、程序化,更多依靠法治手段,给各方面稳定的预期,避免过多地依赖行政手段,保证公平公开公正,形成更强大的环保合力。
“今年下半年,中央环保督察组将组织开展第二批‘回头看’,完成对第一轮督察的‘回头看’工作。”刘长根介绍,从2019年开始,中央环保督察组将用3年时间,完成对全国各省区市的第二轮督察。承担重要生态环境保护职责的国务院有关部门和从事生态环境影响较大行业和产业的有关中央管理企业集团,将被纳入第二轮督察,统筹安排。与此同时,针对污染防治攻坚战的一些关键领域,根据需要每年组织机动式、点穴式环境保护专项督察,直奔问题、严肃问责、强化震慑。(记者 寇江泽)
-
大数据"坑熟客",技术之罪需规则规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质量发展,怎么消除“游离感”?
2018-03-02 08:58:39
-
学校只剩一名学生,她却坚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变动!骑共享单车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楼市会有哪些新变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