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新办发布《青藏高原生态文明建设状况》白皮书
藏羚羊从6万多恢复到20多万
一只藏羚羊在青海可可西里地区觅食(2015年5月19日摄)。新华社发
昨日,《青藏高原生态文明建设状况》白皮书对外发布。基于中国政府几十年来在青藏高原部署的类型多样的生态工程,青藏高原地区生态保育成效显著,环境质量持续稳定,重点生态工程区生态功能全面好转。研究表明,羌塘高原藏羚羊个体数量从2000年的6万多只恢复到2016年的20万只以上;三江源、青海湖、祁连山生态保护等工程每年向下游输送600亿立方米的优质水。目前青藏高原主要江河湖泊基本处于天然状态,水质状况保持良好。
生态保育:
藏羚羊数量16年增长3倍多
高寒草地是青藏高原最主要的生态系统类型,发挥着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功能,也是高原畜牧业的基础。研究表明,1982年至2009年,青藏高原草地覆盖度和净初级生产力总体呈增加态势,草地覆盖度增加的区域约占草地总面积的47%。近十年来,草地生态系统稳定向好。
青藏高原是全球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羌塘-三江源、岷山-横断山北段、喜马拉雅东南部和横断山南段等区域是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中国科学院院士郑度向记者介绍,已建立的自然保护区有效保护了青藏高原特有与珍稀濒危的动植物及其生存环境。近年来,青藏高原珍稀濒危物种种群得到恢复与扩大。研究显示,青藏高原黑颈鹤、藏羚羊、普氏原羚、野牦牛、马鹿、滇金丝猴等的个体数量正在稳步增加。羌塘高原藏羚羊个体数量从2000年的6万多只恢复到2016年的20万只以上,野牦牛个体数量由保护前的6000多头恢复到2016年的10000多头。
2005年,国家启动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截至2017年年底已累计投入80亿元。2013年完成一期工程,草地退化趋势得到初步遏制,水体与湿地生态系统整体恢复,水源涵养和流域水供给能力提高。与2004年相比,长江、黄河、澜沧江三大江河年均向下游多输出58亿立方米的优质水,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环境质量:
每年输送优质水600亿立方米
青藏高原是亚洲多条主要江河的源头区,也是中国水资源管理和水环境保护最严格的区域之一。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对青藏高原水环境保护力度。2014年,国家投入4.78亿元,支持纳木错、羊卓雍错、克鲁克湖和黄河源湖泊群等湖泊流域的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近年来,实施小流域生态综合治理、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整治等工程,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1730平方公里。实施三江源、青海湖、祁连山生态保护等工程,每年向下游输送600亿立方米的优质水。目前,青藏高原主要江河湖泊基本处于天然状态,水质状况保持良好。
作为自然地理学专家,郑度介绍,青藏高原是全球受污染最少的地区之一,土壤环境总体处于自然本底状态;高原湖泊沉积物中铜、镍、铅等重金属元素含量低于人类活动频繁区湖泊沉积物。从水源涵养能力看,青藏高原年均水源涵养量达3450亿立方米。
绿色产业:
农牧业带动西藏175万人增收
目前,特色农牧业已成为青藏高原绿色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2004年以来,国家累计投入30余亿元,在西藏实施青稞、牦牛、藏药材等10多类450多个农牧业特色产业项目,培育龙头企业100多家,实现农牧民增收11.82亿元,175.4万人受益。青藏高原独特的自然与人文景观,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了丰富资源。青藏高原各省区在生态保护第一的前提下,大力发展特色旅游业,推进全域旅游,促进旅游业与文化、体育、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去年,西藏自治区共接待游客2561.4万人次,旅游收入达379.4亿元,占当年全区国内生产总值的28.95%;青海省接待游客3484.1万人次,旅游收入达381.53亿元,占当年全省国内生产总值的14.44%。(记者 李如意)
-
国务院新闻办发表《青藏高原生态文明建设状况》白皮书
白皮书说,新时代青藏高原生态文明建设,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内容。2018-07-18 09:01:20
-
一周“热点网评”:生态文明建设别“跑偏” 假期游学别“游”于表面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的长期工作,需要不懈努力、久久为功,谨防泄气松劲,更不能“跑偏走神”。2018-07-15 11:44:14
-
大数据"坑熟客",技术之罪需规则规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质量发展,怎么消除“游离感”?
2018-03-02 08:58:39
-
学校只剩一名学生,她却坚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变动!骑共享单车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楼市会有哪些新变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