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正文
全民健身日特别策划:白领运动健身的“两难困境”
2018-08-08 07:46:07 来源: 中国新闻网
关注新华网
微博
Qzone
评论
图集

  陈晨“复出”工作已经有八个月了。在一家国际酒店管理公司工作的她,通常被称作“白领”。对于白领来说,通常的一个工作日,开始于早晨匆忙的打卡,到关上电脑、离开办公室结束。在这之外的是属于他们珍贵的余暇时间。可对于一个一岁零十个月孩子的妈妈来说,她的一天是由目光丈量的——从告别睡梦中儿子的那一眼起,到回到家,遇上儿子期盼的笑眼而止。这之间的时间属于工作,这之外,是属于小儿子的。

资料图:健身的人。<a target='_blank' href='http://www.chinanews.com/'><p  align=

  资料图:健身房里的挥汗如雨。中新社记者 王刚 摄

  用陈晨的话说,她的儿子比较特别,“谁都跟,看见你的时候会粘着你,看不见你可能有时候就想不起来你。”说是这么说,可陈晨还是把大部分的闲暇时间都用来陪孩子。从儿子刚生下来的一年零两个月,到后来工作的八个月,陪孩子之外的其他事,都是尽量“抽空”做,包括她长时间坚持的健身。她也过上了比“朝九晚五”更高密度的生活。

  每天中午十二点左右,她会出现在公司写字楼里的健身房,跑步、器械运动、拉伸再洗澡,然后回去继续下午的工作。当问到为什么要在工作日里还放弃中午休息的时间,“因为晚上要回家啊”,她回答到。“他知道我几点回来,每天到了7点半左右,就开始要喊我,找妈妈了。”

  陈晨一直都有健身的习惯,即使怀孕的时候也没有停止,一直到生产前一个月还在游泳。“我出了月子就去健身了”。那时她每天赶在12点左右去打泰拳,“那个时间小孩睡觉,我就基本上是12点或者10点左右抓紧就出去了”。现在,她一周去打两次拳,周中一次,周末一次。因为“教练说建议一周三次,但是最少不少于两次,所以我就按最少的来”。周末,她会赶在儿子午睡时出发,打车半个小时过去,打拳一个小时,再半个小时回到家,“回来的时候他应该睡醒了在吃水果”。

资料图:练拳击的女孩。汤彦俊 摄

  资料图:练拳击的女孩。汤彦俊 摄

  即使是这样,时间上的冲突依旧不可避免。周中打拳,她一般会晚一个小时到家。夏天,小孩子一般十点才睡,陈晨还可以放下疲惫陪儿子玩上一会儿。但冬天,她九点钟到家的时候儿子已经睡了。第二天儿子还没醒她又要走了。打一次拳,两天的时间没办法陪儿子。

  和陈晨一样,罗琦的运动时间也被挤压到中午。而没有像样场地条件的他,选择了路跑。11点半午休时间到,他就开始了拉伸和热身,然后出发。夏日正午的北京,地面温度超过四十度。用他的话说,没办法。“自己喜欢路跑,但晚上下了班还要回家做饭,忙家务,加班。等到这些都忙完了,有时间了,也不早了,又会影响休息。”他只能在别人避之不及的酷暑里,换上一件吸汗的背心,离开凉爽的办公室,踏入滚滚热浪,义无反顾。

资料图:高温下的人。胡国林 摄 图片来源:东方IC 版权作品 请勿转载

  资料图:高温下的人。胡国林 摄 图片来源:东方IC 版权作品 请勿转载

  “我不怎么运动,想运动来着,但时间不合适”。同样的问题,洪艳给出了另一种答案。她在西安一家跨境物流公司工作,客户大多生活在大洋彼岸。因此她在东半球的土地上,过上了西半球的时间。一个接一个的夜班,也意味着一个接一个的“白日梦”。“去年还准备报健身中心来着,但是我们的时间和国内时间是反着的,五点四十下班,早上八九点健身房不开门啊,十点我就睡了。”

  这可能有些极端,但不是个案,有人会像陈晨、罗琦这样在家庭和工作的夹缝中开辟出自己的空中花园,但也有不少选择放弃。当被问到平时有没有运动习惯时,简薇不耐烦的说“我一出差就一个月,在健身中心办卡又不能暂停,而且好不容易休息,我还想歇一歇玩一玩呢。”在她看来,财务清算工作的压力已经让她“日渐憔悴”了。放弃运动这个想法不需要什么挣扎。

  根据国家体育总局早年间公布的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的数据,影响人们参与体育活动的客观原因当中,缺少时间、缺少场地和精力不足分别占前三位,分别为53.8%和34.9%和29.8%。

  来自于国家体育总局的另一份数据,2015年发布的《全民健身活动状况调查公报》显示,2014年全国共有4.1亿20岁及以上城乡居民参加过体育锻炼,比2007年增加0.7亿人。从年龄分布看,呈现出随年龄增大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百分比降低的特点,其中,20~39岁年龄人群中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百分比较低,30~39岁年龄组仅为12.4%,是经产参加体育锻炼的比率最低的年龄段。这正是白领人群高度集中的年龄段。

资料图:健身中的人们。<a target='_blank' href='http://www.chinanews.com/'><p  align=

  资料图:健身中的人们。中新社记者 殷立勤 摄

  其实罗琦所面临的难题不只是时间。常年困扰他的足底筋膜炎,甚至剥夺了他“享受”热浪的权利。而这一由运动引起的慢性损伤,常常是锻炼者的不科学运动造成的。

  上海体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郑家鲲介绍说,白领人群普遍注重减脂、减压,追求时尚,追求漂亮,因此他们对健身有着强烈的需求。但是他们的科学健身知识相对缺乏,没有很好的掌握一些健身方法和技能技巧。对科学健身了解不够全面,也存在着一些健身的误区,不会合理安排自己的健身计划,这是白领人群健身中存在的特点和困难。

  北京体育大学体育休闲与旅游学院社会体育教研部主任王晓云也指出:即使大多接受过高等教育,白领人群对健康观念的认识依然存在偏差,无病即健康的观点没有根本上的改变。

  程翔现在是上海一家连锁教育机构的老师。现在衬衫T恤,文质彬彬的他,当年也是一只“体育馆老鼠”。他告诉记者,刚工作的时候空闲时间比较多,他每天有时间就泡在体育馆,三个月的时间把自己练的“放在屏幕上不输给彭于晏那种”。“但后来就动刀了”,他话题转的有点突然。原来,突然大负荷的训练,膨胀了肌肉,也突出了他的腰间盘,以至于后期不得不手术治疗,“在床上躺了半个多月”。

资料图:健身达人。<a target='_blank' href='http://www.chinanews.com/'><p  align=

  资料图:健身达人。中新社记者 王刚 摄

  一位健身教练告诉记者,科学的增肌训练会先评估受训者的身体,根据情况,制定不同阶段的训练计划。“比如说肯定得有个适应期,然后在逐步增量,但如果没有专业人士指导,盲目增加训练量,就容易出问题,尤其白领人群中,有一些二十多岁的小伙,精力旺,又想快速塑造体形,很多(受伤的)。”

  根据国家体育总局2015年《全民健身活动状况调查公报》里公布的数据:在20岁及以上人群中,参加体育锻炼的人群中有48.0%的人接受过体育锻炼方面的指导,接受“同事、朋友相互指导”的人数百分比最多,为32.3%,其次为“专业教练、社会体育指导员”和“其他受过相关专业训练”的人的指导,所占百分比均在5%左右。还有5%的人参照书刊、视频等资料进行体育锻炼;有56.5%的人是通过“自学”掌握体育锻炼技能。在学校学习获取的体育锻炼技能的有19.9%,参加“社会短训班”和“从事过专业训练”的分别为4.4%和2.2%。此外,17.0%的人是从其他途径获取。今年来市场化过程中,人们有更多途径获取专业指导,但不可否认的是盲目锻炼的情况依旧存在。

  接受参访的傍晚,陈晨又在朋友圈发出她打拳的视频。夏天的傍晚,她会在儿子期盼的笑眼中回家。其实她曾不止一次的说过“晚上健完身我会亢奋,然后会失眠。”(应受访者要求,文中部分姓名为化名)(李赫)

+1
【纠错】 责任编辑: 韩家慧
相关新闻
新闻评论
加载更多
奥运回响——北京奥运十年间
奥运回响——北京奥运十年间
雄浑北盘江 景色美如画
雄浑北盘江 景色美如画
江西峡江:烈日下的巡渠工
江西峡江:烈日下的巡渠工
到“宇宙”里过个太空暑假
到“宇宙”里过个太空暑假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98061123237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