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正文
北京失能老人超16万 专家:老年康复辅助器具产业投入不足
2018-08-13 21:58:18 来源: 央广网
关注新华网
微博
Qzone
评论
图集

  随着我国老年人口的不断增加,使得包括老年康复辅助器具产业在内的银发产业经济,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但也面临诸多困境。以北京为例,据今日在京发布的《北京养老服务蓝皮书(2018)》(以下简称《蓝皮书》)显示,北京目前有超过16万失能老年人,而老年康复辅助器具产业却存在研发、购买、政策支持等方面不足的问题。

  老年康复辅助器具产业投入不足

  根据2015年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结果,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大约4063万人,占老年人口比重18.3%。调查显示,有65.6%的老年人使用了辅助器具,使用比例最高的为老花镜,占比46.8%,使用假牙的比例为27.0%,使用血压计的比例为14.2%。

  以北京为例,《北京市老龄事业和养老服务发展报告(2016年一2017年)》显示,截至2016年底,北京市60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达329.2万人,占总人口24.1%,其中16.49万老人已确定为失能老年人。

  《蓝皮书》调查显示,目前北京市辅具产业发展整体“两头”不足,中间困难、产业政策偏弱。“两头”不足即产品研发端投入不足和消费者认知度不够、购买能力不足;中间困难即企业规模体量较小,竞争力有待提高;而产业政策在产权保护、营销渠道等方面的支持力度不够。

  与此同时,该书作者、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副教授江华在调研时发现,该领域人才供给数量与需求也极不匹配。

  2016年,国务院已经印发《关于加快发展康复辅助器具产业的若干意见》(下称《意见》),对改善残疾人、失能老人等人群的辅助器具服务,加快发展辅助器具产业做出新的部署。《意见》提出,到2020年,辅助器具产业规模要突破7000亿元。

  江华告诉记者,目前我国老年辅助器具产业正处于稳步发展的初期,正需要大量的专业型技术人才。但是,我国致力于发展辅助器具的科研型人才数量较少。“通过对辅助器具企业的走访调研,发现北京市各企业中的科研型人才通常不超过4人。”江华说道。

  《蓝皮书》也提及,从学历教育上来说,无论是职业技术教育院校,还是高等教育院校,设置相关专业、拥有匹配性人才的学校屈指可数,最后从事该行业的人才更是凤毛麟角。人才供给数量与需求极不匹配是该领域当下亟待解决的关键性问题之一。

  《蓝皮书》由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蓝皮书》以“北京老年康复辅助器具”为研究主题。研究的老年辅助器具,是指针对功能障碍老年人发挥补偿或代偿功能、改善身体状况的辅助器具产品。

  建议:部分康复辅助器具纳入医保支付范围

  目前,全世界的养老用品达六万种以上。其中,日本的养老用品达4万种以上,目前中国的品种较少,仅有几千余种,相差甚远。从行业发展历程来看,老年康复辅助器具科研经费投入力度较大。而《蓝皮书》指出,目前我国该领域资金投入与美、日等国相比差距较大,企业研发资金投入不足,普遍在模仿国外产品。

  此外,在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理事张航空看来,部分老年辅助器具无法实现医疗报销,也将会阻碍这个产业的进一步发展,这也是我国在该领域与其他各国相比存在的显著差距之一。

  预计到2050年,我国老年产业市场消费潜力将由目前的4万亿元增长到106万亿元。张航空表示,产业政策在产权保护、人才培养、税收优惠、营销渠道等方面的支持力度不够。建议从政策、企业、消费者三方同时发力,促进北京老年康复辅助器具的发展。具体而言,他建议,比如可以促进部分康复辅助器具纳入医保支付范围,对贫困残疾人、重度残疾人配置基本型康复辅助器具给予补贴,保险公司和金融机构设计开发相应的保险产品和消费信贷产品,这些群体配置康复辅助器具将得到一部分的资金保障。

  “要发展辅助器具产业,关键需要政府设计一些福利政策,如资金如何筹集等。”张航空谈到,可以采取共担的方式,个人分担一部分,各级政府分担一部分。此外,应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开展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的指导意见》(人社厅发〔2016〕80号)为契机,及时总结辅助器具试点配备的经验。(记者王晶)

+1
【纠错】 责任编辑: 张樵苏
新闻评论
加载更多
云南西双版纳举办世界大象日活动
云南西双版纳举办世界大象日活动
台风来袭 船只归港
台风来袭 船只归港
云雾缭绕狼牙山
云雾缭绕狼牙山
广州长隆大熊猫家族再添新成员
广州长隆大熊猫家族再添新成员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5701123264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