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正文
机器与人 怎样当好“合伙人” 人工智能的伦理法律话题引热议
2018-08-17 07:54:13 来源: 人民日报
关注新华网
微博
Qzone
评论
图集

  在京举行的世界机器人大会上,人工智能的伦理法律话题引热议

  机器与人 怎样当好“合伙人”

  15日,2018世界机器人大会在北京亦创国际会展中心开幕,展示全世界机器人产业的最新成果。为期3天的论坛上,由机器人发展引发的人工智能伦理和法律话题就是议题之一。

  应当建立规范机器人及其使用行为的法律框架

  在国际人工智能界,不少人认为人工智能会对人类产生巨大威胁,呼吁不要开发“人工智能自主武器”,警惕人工智能的潜在风险。他们讨论的人工智能,通常指的是未来能自主进化、有类人意识的“强人工智能”,而当前应用的多是擅长单项任务、完成人类指令的“弱人工智能”。即便如此,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带来的挑战已经逐渐显现。

  为保护隐私,人们发布照片或视频时,会打上马赛克覆盖人脸,但美国一个研究小组开发了一套机器学习算法,通过训练,神经网络可以识别图像或视频中隐藏的信息。

  时下,一些机器人应用到儿童和老人陪护中。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段伟文认为,机器人与儿童对答、给老人喂饭等行为看似简单,长期相处可能使人类对机器倾注感情、产生依赖,有必要设置防止过度依赖机器人的原则。此外,无人驾驶汽车发生交通事故怎么界定责任,医疗外科手术机器人出现意外怎样处置……随着智能机器人深入参与人类生活,专家认为,如何建立规范机器人及其使用行为的法律框架,成为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产业发展无法回避的重要问题。

  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中科院院士张钹曾表示,当前的人工智能与人类智能本质上是不同的。与人类相比,人工智能系统抗干扰能力差,推广能力弱,甚至可能犯大错。因此使用这样的人工智能系统需要小心。

  思考与智能机器的相处模式,控制不良影响

  人工智能的发展几经波折,也在不断进化。

  “人工智能及其智能化自动系统的普遍应用,不仅仅是一场结果未知的科技创新,更可能是人类文明史上影响深远的社会伦理试验。”段伟文说。

  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教授田海平表示,机器深度学习和算法体系,使得智能体具有了一种准人格或拟主体的特性。当前,“阿尔法狗”、医疗机器人“沃森”和智能伴侣虚拟机器人微软“小冰”仍属于“弱人工智能”,离真正的智能主体还比较远。即便如此,它们也已经呈现改变人类形态的发展趋势。未来假若“强人工智能”出现,并深度介入人类事务,那么,“我们必须提前思考人类如何与之相处的问题,控制它的不良影响。”田海平说:“人工智能是否以及如何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这仍然且始终是技术难题。”

  近年来,国际人工智能界日益重视人工智能中的伦理与法律问题,并推动相关技术标准及社会规范的研讨和制定。2017年1月,一个国际学术会议制定并发布了人工智能23条伦理原则,其中包括,人工智能研究的目标应该建立有益的智能,而不是无向的智能;人工智能系统的设计和运作应符合人类尊严,权利,自由和文化多样性的理念等。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也颁布了《人工智能设计的伦理准则》,试图从工程设计和生产的角度,提出人工智能的伦理标准。

  我国人工智能研究及实践走在世界前列,但在相关机器伦理、立法研究和安全标准等方面起步相对较晚,近些年正在积极加强这些方面的研究。

  有专家表示,人工智能伦理法律等涉及科学界、企业界、哲学、法学等多个领域,有必要成立应对人工智能发展的联盟组织,吸纳各方面的力量,共同推进相关研究。

  运用算法,将人类道德规范体系嵌入智能机器

  段伟文说,人工智能系统的“拟主体性”,使得它们的行为可以看作是与人类伦理行为类似的拟伦理行为。因此,人工智能界在探讨能不能运用智能算法,将人类的价值观和道德规范体系嵌入到智能机器中。有专家认为,这既是人工智能未来愿景,也是当前面临的最大挑战。

  田海平说,把道德代码嵌入机器,是人工智能发展的必然趋势。缺少这一步,自动驾驶、无人机、助理机器人等智能体就不可能进入人类生活。机器在自主性上达到了人类高度后,它在做决策时,只有遵循道德算法,才能发展各种各样的功能。

  段伟文介绍,让机器符合人类道德规范,学界大体有3种设想:一是自上而下,即在智能体中预设一套伦理规范,如自动驾驶汽车应将撞车对他人造成的伤害降到最低;二是自下而上,即机器通过数据驱动,学习人类的伦理德道规范;三是人机交互,即让智能体用自然语言解释其决策,使人类能把握其复杂的逻辑并及时纠正可能存在的问题。

  “人工智能伦理研究目前没有一套普遍原则,因此可以从应用中遇到的实例出发,找到价值冲突点,讨论需要作哪些伦理考虑。”段伟文说,比如针对偏见,有必要追溯到机器学习的数据中,完善数据信息,并改进算法,让人工智能判断尽量客观公正,符合人类的价值观。

  尽管人工智能发展存在许多潜在问题,但更多人对技术应用的前景表示乐观。他们认为,人工智能能提供更安全、更智能的生活体验,不能因为技术潜在的不足而因噎废食,在提前布局,防范可能出现的挑战的同时,也要利用新技术来应对风险。

  以隐私安全为例,人工智能并不是隐私的天敌。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教授郭耀说,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能够应对一些常规方法难以应对的安全问题。比如,基于行为分析,人工智能可以快速检测出恶意软件,通过机器学习还能及时检测异常网络流量行为,预警黑客入侵,从而提升网络安全防御水平。

  张钹说,不管人工智能如何发展,基本理念应该不是用智能机器代替人,而是要协助人做好工作。人和机器各有优势,要互相了解才能实现人机协作,但人还是人机关系的主导者。如此,才可能将人工智能引向人机合作的发展道路。

  喻思南

+1
【纠错】 责任编辑: 郝多
相关新闻
新闻评论
加载更多
蓝天白云下的京城美景
蓝天白云下的京城美景
锡耶纳举行传统赛马节
锡耶纳举行传统赛马节
2018世界机器人大会在京开幕
2018世界机器人大会在京开幕
意大利塌桥事故死亡人数增至39人
意大利塌桥事故死亡人数增至39人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1011123282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