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哈尔滨8月19日电(记者 王春雨 杨喆)黑木耳好吃,但栽培菌袋废弃后形成的白色垃圾却难“消化”。全国黑木耳产量第一市(县级市)黑龙江省东宁市,通过废弃菌袋燃料化、肥料化,使这座黑木耳之城正逐渐告别“白色烦恼”。
东宁市位于中俄边境,山多地少,“九山半水半分田”。全市多年来坚持发展黑木耳产业,年生产规模达12.5亿袋,产量约占全国1/10,带动4万余户菌农致富。但黑木耳在拉动农民增收的同时,每年产生废弃菌袋约25万吨,其中菌包塑料袋2500吨。
驱车行驶在东宁市东宁镇、大肚川镇等地的公路上,随处可见黑木耳等菌类生产的基地、大棚,一排排或立着、或挂着的白色菌袋,是木耳生产的基础,通常由白色的塑料袋及内部的菌糠构成。
“以往农民一扔了之,在河道里能堆到一人高。”站在东宁市大肚川镇团结村佛爷沟河旁,东宁市农业局副局长赵清发谈起昔日污染直皱眉。他说,4年前全市有29处重点污染区域,虽然采取了集中堆放、宣传教育等方式治理,但是效果欠佳。
大肚川镇大肚川村农民朱永霞说:“以前菌袋扔得大道上、河里哪儿都是,咱也知道这玩意儿污染环境,但不扔也没招啊。”
产业发展不能以环境污染为代价。东宁市向“白色烦恼”宣战,不断探索废旧菌袋处理方式,通过集中回收、袋料分离、综合利用,让黑木耳产业走上绿色可持续发展之路。
在位于东宁镇夹信子村的黑龙江新思再生能源发展有限公司,废旧菌袋堆积成一座高约3米的“菌袋山”。像这样的标准化集中堆放场地在东宁市还有64个,实现了对全市行政村的全覆盖。目前该市进入堆放场的废弃菌袋达9.7亿袋,进场率达到97%。
堆放问题得到了解决,袋料分离及综合利用则让废旧菌袋“变废为宝”。“菌糠用来做生物质燃料、做有机肥,都是好东西。”黑龙江新思再生能源发展有限公司生产经理张宁介绍说,企业投资了3000万元,专门进行废旧菌袋的燃料化、肥料化处理。公司去年处理7000万废弃菌袋,生产燃料800吨,肥料1万吨。
“处理菌包塑料袋我们是专业的。”东宁市东达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松军说,菌包塑料袋经过清洗加工,被处理成塑料颗粒,不愁卖。去年公司加工100多吨塑料,今年预计能翻番。
东宁镇大城子村党支部书记丛银锋说,去年全村木耳生产规模6500万袋,菌包塑料袋处理率已达100%。以往塑料袋乱飞、菌袋乱扔的景象成了历史。
据了解,去年东宁市废旧菌袋燃料化利用2.9亿袋,肥料化利用1.6亿袋,综合利用量占总量的45%。受菌袋潮湿等原因影响,剩余未处理的5.2亿袋,都已在堆放场集中堆放。
记者调查了解到,虽然东宁市废旧菌袋处理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处理企业运营成本较高等问题,也亟待关注解决。“菌糠处理是高耗电产业,电价占生产成本近一半。现在处理秸秆享受电价优惠,但处理菌袋仍按照商业用电收费,造成企业利润较低。”赵清发说。
东宁市一些基层干部建议,废旧菌袋处理企业宜参照秸秆等农业废弃物处理的政策,在电价等政策上享受同等政策,降低企业运行成本。
-
大数据"坑熟客",技术之罪需规则规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质量发展,怎么消除“游离感”?
2018-03-02 08:58:39
-
学校只剩一名学生,她却坚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变动!骑共享单车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楼市会有哪些新变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