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正文
考古表明,公元前一千纪前后河西走廊西部玉矿资源已被开采利用
2018-08-27 18:17:17 来源: 新华网
关注新华网
微博
Qzone
评论
图集

  新华社兰州8月27日电(记者连振祥)最新的考古信息显示,公元前一千纪前后,河西走廊西部地区的玉矿资源已经被开发利用。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认为,河西走廊西部是内地早期文化中玉器玉料的重要来源地之一。

  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近日发布了河西走廊西部地区玉矿遗址考古信息。自2007年以来,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北京科技大学等联合进行了早期玉石之路考古调查,先后发现了肃北马鬃山径保尔玉矿遗址、寒窑子玉矿遗址以及敦煌旱峡玉矿遗址等。“这一区域富藏玉矿资源及开采利用的情况在《穆天子传》《尚书》《管子》《山海经》等中已有记述。”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陈国科博士说,“公元前一千纪前后,河西走廊西部地区的玉矿已被开采,一直到汉代,规模巨大,到明清时仍有小规模开采。”

  考古表明,敦煌旱峡玉矿遗址矿坑为露天开采,多为古代遗存,其上限应在公元前一千纪前后。径保尔玉矿遗址为战国至西汉时期遗存,寒窑子玉矿开采利用的最早年代与径保尔玉矿相同,发现的一处斜井形制不同于其他矿坑,周边采集到青花瓷片,推测此井为明清时期开采形成。

  陈国科介绍,几处玉矿所呈现出的一个共同特征就是所在区域海拔较低,成矿层较浅,矿脉多有露头。与新疆和田玉山料所处海拔较高古人很难开采利用的情况不同,这里便于古人找矿和在矿脉露头处露天开采。这是甘肃西部地区玉矿资源很早就被开采利用的一个主要原因。

  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认为,河西走廊地区是我国早期铜冶金的重要发展区域,这里的先民们很早就掌握了找矿、采矿技术。大量铜矿、玉矿遗址的发现,表明河西走廊地区曾经生活着一群在找矿、采矿等方面有着丰富经验的人群,从铜矿的寻找开采,到玉矿的寻找开采,不同行业在相近领域的知识和经验上有着一定的积累、借鉴与传承。这可能是甘肃西部地区玉矿资源很早就被开采利用的另一个主要原因。

  玉文化是华夏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玉料来源研究是玉文化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上世纪以来,随着大量透闪石玉器的考古发现和出土,学者们开始探讨内地透闪石玉料的来源问题,并将目光投向了遥远的西北地区。考古认为,肃北马鬃山和敦煌旱峡出产的透闪石玉属于广义的和田玉,有可能是夏商周三代及秦汉玉器制造原料主要来源之一。这些优质透闪石玉料的存在,为重新认识内地早期文化中玉器玉料的来源等提供了新的依据。

+1
【纠错】 责任编辑: 王萌萌
新闻评论
加载更多
互联网安全领袖峰会在京拉开帷幕
互联网安全领袖峰会在京拉开帷幕
候场
候场
江西金溪:白鹭翩跹生态美
江西金溪:白鹭翩跹生态美
西藏林芝巴宜区牧草丰收
西藏林芝巴宜区牧草丰收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7271123337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