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正文
人民日报新评弹:农村小规模学校期待“小而美”
2018-08-30 11:33:20 来源: 人民日报
关注新华网
微博
Qzone
评论
图集

  一个班12名学生,60多平方米的教室里,不光有能按教学需要自由排列课桌椅的学习区,还有配备了专门书桌、书柜的阅读区、书法区,以及学生可以随时上网查资料的电脑区。这是位于华东地区唯一少数民族自治县——浙江省丽水市景宁畲族自治县的一所山区农村小规模学校。

  浙南山区的景宁,像这样的小规模学校不少。全县16所农村学校,100人以下的小规模学校就有10所;全县农村教学班当中,超过六成都是15名学生以下的微小班级。把原本面临或拆或撤局面的农村小规模学校,办出“小而美”的特色,办出过硬的教学质量,景宁经验让人刮目相看,也引发关于乡村学校办学方向的思考。

  由于偏远山区农村地区本身的资源条件局限,加之城镇化推进、人口流动、城乡教育质量差距等多重因素的作用,农村小规模学校大多面临着学生少、师资弱、教学硬件老旧、内涵发展薄弱等共性难题。如果简单地“一撤了之”,无疑会造成相当一部分农村孩子入学困难,有违教育公平的要求;如果原封不动,显然也远远满足不了教学需要,满足不了农村群众对高质量教育的渴求。于是,“变撤为改”便成了一条适宜可行的思路。

  怎么改才能让农村小规模学校变得“小而美”?校舍改造、校园文化营造要有特色之美,关爱农村孩子基本生活需求、关注留守儿童心灵健康要有暖心之美,更重要的,是在课程改革、教学质量提升方面动脑筋、花工夫。

  仔细思考,农村学校自然形成的小班额的特点,恰恰为小班化教育、个性化教学等提供了可能。通过内涵式发展的教育转型,丰富教学活动和方式,因地制宜探索实施分组学习、分层教学以及面批辅导、多元评价等策略,昔日的“痛点”在精心设计下,完全有可能成为亮点。

  像景宁的一些乡校,为每个学生都制订了个性化的教学方案,每人有一套学习单、预习单、诊断单,适应孩子的不同特点。这样精细到人的教学设计,在大班额班级中很难实现,但在一些小规模乡校已成教学常规。也有乡校的老师每节课都做到“面批”,第一时间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思维过程,小班化不光提高了作业批改质量,也提升了课堂教学效率。

  当然,要实现小班化教学的“小而美”,师资力量是保障,没有教师这一环就难以实现。农村小规模学校在师资上须“强基固本”。一方面,通过提高待遇、加强培训,稳固和提升原有教师队伍;另一方面,从城乡统筹、城乡交流入手,建立城乡教师双向流动机制,通过县城学校名师支教、专业教师走教、全科教师培养等,多层次破解农村小规模学校师资薄弱的困境。同时,也可在县市层面探索组建课题组、教研机构,专题研究农村小班教学的问题,并将成果覆盖到各个乡校,为农村小规模学校“把脉”、指导;也可由政府部门主导,借助“外脑”,建立专家智囊团,为学校出谋划策,推动乡村教育的创新和振兴,让更多农村孩子接受有质量、有特色的教育,获得公平的受教育机会。(江 南)

+1
【纠错】 责任编辑: 邱丽芳
相关新闻
新闻评论
加载更多
福建厦门遭遇暴雨天气
福建厦门遭遇暴雨天气
广西龙胜:苗寨制曲忙
广西龙胜:苗寨制曲忙
贵州石阡:山区农民抢秋收
贵州石阡:山区农民抢秋收
国内设计时速最快的地铁线首台盾构始发
国内设计时速最快的地铁线首台盾构始发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13261123353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