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西安8月30日电 题:陕西:“红色引擎”催生两新组织发展新活力
新华社记者陈晨、李浩
党支部建在楼宇、园区、合作社里,把党的声音传递到每一个角落;党员在非公企业中也有了归属感,主动戴党徽“亮身份”,带头踏实苦干……
近年来,陕西结合当地实际,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简称“两新组织”)中多措并举加强党的建设。在“红色引擎”的带动下,党员的宗旨意识和先锋模范作用不断加强,正在成为促进两新组织蓬勃发展的“红色动力”。
支部“长”在楼宇里 党员有了“红色家园”
支部建在“楼上”,党组织“长”在商圈里,这听上去颇有些奇妙的新事儿,正在成为现实。
21层高的兴华大厦位于渭南市中心,楼内有28家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700多名员工绝大多数是“85后”“90后”的年轻人。去年底,渭南市临渭区委组织部在这座寸土寸金的大楼内建起了一间“红色驿站”。这不仅是楼内党员的活动阵地,也是一个“孵化基地”——
专职党务工作者定期走访、宣传党的政策,还指导符合条件的企业建立党组织。不到一年间,3家企业组建了党支部,全楼共发展新党员5名,40多名职工申请入党。
“过去我的组织关系在原单位,过组织生活很不容易。”陕西勇捷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党支书杨天良坦承。在“红色驿站”指导下,今年4月公司成立党支部,定期开展“三会一课”,4名党员“有了家”,工作劲头十足。在他们的带动下,已有11位年轻人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渭南市非公经济和社会组织党工委书记连军奎说,楼宇和商圈内的许多两新组织,由于党员人数少无法成立党支部。有的党员成了“口袋党员”,党员意识也有所弱化。针对这一情况,渭南确定了18个商圈和4个楼宇为工作对象,涵盖步行街、旅游景区、双创中心等,全力推进新业态新领域党建。
在咸阳,针对两新组织集中在园区的现实,当地16个市级以上园区均设立党工委,所有园区建成党群服务中心。
发展“痛点”在哪里,党建着力点就在哪里
每月20日,是位于三原县的陕西娃哈哈食品有限公司雷打不动的员工接待日。公司党支部书记王锋要面对面接待员工来访,听取意见建议。
“发展‘痛点’在哪里,党建着力点就在哪里。”王锋说。之所以由党支部书记接访,正是基于员工对党组织的信任。不久前,公司一名干部被员工反映工作方式简单粗暴,党组织与之谈心后,这名干部转变很大,最近还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在陕西合阳、澄城、三原、咸阳市秦都区等地,两新组织的党员戴党徽“亮身份”蔚然成风。一些地方还探索“把企业骨干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企业骨干”。
咸阳四方纸箱有限公司由集体企业改制而来,一度发展态势良好。“欣欣向荣”中,公司负责人、老党员杨爱云却感到一丝不安。“由大集体沿袭而来的公司党支部成了空架子,多年没有发展党员。有些员工心气低、不团结,一切向钱看。我心想,不抓党建不行了!”
在组织部门派驻的党建指导员帮助下,世纪之交时,四方纸箱公司党支部重整旗鼓,将7名党员全部放在急难险重的岗位上,“传帮带”每个班组成长。党支部定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曾经人心不齐的企业渐入正轨。如今,公司已有21名党员,年销售额超过2000万元。
在脱贫攻坚中践行初心使命
“你们这么大的公司,要是连口井都打不出来,就把牌子摘了吧!”情急之下,杨百章使出激将法,这一招果然奏效。在连打了3口枯井之后,工程队终于打出一口800米的出水井,全村人沸腾了!
这里是陕西省合阳县王村镇北蔡村。穷不穷,从村子所在的“旱腰带”地区的名字便能猜出个大概,全村人常年靠一眼30年前打的老井吃水。去年,合阳县秦晋集团投资150万元打出深井,自来水终于通到家家门前。
“脱贫攻坚是国家大事,如果我们不主动融入其中,只顾自己赚钱,怎么对得起共产党员的称号?”秦晋集团负责人杨百章说。
“红色引擎”带动之下,两新组织深度参与脱贫攻坚,党员们的“红色志向”被不断激活。截至今年6月底,进入陕西“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台账管理系统的民营企业达5047家,这一行动共帮扶贫困村5882个,涉及贫困人口53.17万人。
“上半年,咸阳组织了280户星级两新党组织,以产业带动、医疗救助、爱心捐助等方式结对帮扶贫困村。例如一家乳业公司投资建设奶山羊养殖场,带动了138户贫困户脱贫。”咸阳市委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工委副书记郭勇说,党建引领下,两新组织承担社会责任的意识越来越强,充分发挥各自所长,在脱贫攻坚中作用明显。
-
大数据"坑熟客",技术之罪需规则规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质量发展,怎么消除“游离感”?
2018-03-02 08:58:39
-
学校只剩一名学生,她却坚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变动!骑共享单车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楼市会有哪些新变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