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合肥9月23日电(记者张端、刘军喜)天高云淡,秋凉气爽,阳光恰如其分,明朗中透着温柔,安徽皖南这片土地迎来了一年中最好的时节。
中秋时节,走进白墙乌瓦、依山傍水的皖南古村,芝麻、棉花、玉米、南瓜、辣椒等农作物,有的躺在庭院晒场,有的挂上廊桥木构。远远望去,黑的、白的、黄的、红的,晾在长长圆圆的晒匾里,仿若色彩斑斓的调色盘。
秋收之际的农事活动,在岁月流走中慢慢变成了晒秋民俗,成为人们庆祝丰收的独特仪式。
“徽州晒秋是从东汉开始的,一是为了方便冬天储藏,还有就是代表丰收的喜悦。”安徽黄山市灵山村种粮大户方圣贤翻晒着新产的红米,笑颜满面地介绍。
红米是灵山村独有的老品种,山里日照少,产量不高,但品质好。这几年,方圣贤坚持有机种植,他说:“老百姓的追求已经从吃得饱转向吃得好,我家的红米也能卖上好价格。”
千年古村呈坎的晒秋别具创意,五彩农作物变身丰收主题的卡通图案,吸引着游客驻足观看。呈坎村民还利用收割的新鲜稻草,编扎成栩栩如生的草龙,在村里广场舞动,舞出了丰收的幸福。
“全村同在画中居”的徽州区唐模古村,一年四季皆可游。游客来此,不仅能够欣赏晒秋美景,吃上原汁原味的食材,还可以购买一些当地特色农产品,把秋带回家。
“晒秋用看得见、能触摸的方式,让人们与田园的关系更亲近了。”来唐模古村旅游的摄影师张建平很喜欢这种“视觉化”的农耕活动,他在晒秋现场不停变换角度拍照,还向村民买了四斤黄豆,准备带回家磨豆浆。
在世界文化遗产地西递村一处祠堂门前的广场上,金黄的玉米和火红的辣椒沐浴在阳光里,门楼飞檐翘角的倩影随着时间的流淌,慢慢向晾晒的农作物靠近,有一种安静从容的节奏感。
皖南独有意味的晒秋,让国内外的摄影师们蜂拥而至。游走于皖南徽派古民居中,不经意间遇见的晒秋色彩,最让人惊艳。没有人为摆设的晒秋才最美,而晒秋与乡村旅游结合,更丰富了徽州人文景观的内涵。
-
大数据"坑熟客",技术之罪需规则规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质量发展,怎么消除“游离感”?
2018-03-02 08:58:39
-
学校只剩一名学生,她却坚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变动!骑共享单车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楼市会有哪些新变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