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前夕,坚守在三十里营房的卓玉娇,静静凝望着一轮圆月。她的眼前,反复浮现视频通话中亲人们牵挂的神情,内心有愧疚,也有期待。照片由本人提供
海拔4700多米的三十里营房医疗站,镶嵌在喀喇昆仑山层层山峦间的一片开阔地上。周围群山除了山巅的雪白,就是单调的灰黄。医疗站所依托的三十里营房驻地,人烟稀少,只有屈指可数的几户人家。
荒凉、孤寂、缺氧的环境,让三十里营房医疗站有了另一种“高度”—全军海拔最高的医疗站。
33岁的医疗站护士长卓玉娇,是两个孩子的母亲。父母当年为她起名“玉娇”,是要待她像“掌上明珠”一般宠着护着。谁能想到,长大后的她穿上了军装,上了高原。从2009年到医疗站任职,她在喀喇昆仑一守就是9年。
西陲三十里营房,距离卓玉娇向往的首都北京4000多公里,距离她思念的家乡奎屯1700多公里,距离她的丈夫周文奇所在部队驻地1600公里。
为人子女,身为人妻,作为人母,每一个身份,都能激起她渴望团圆的念想。9年,3000多个日日夜夜,她在无数个夜晚,遥望着千里之外的家乡,想象着梦中的团圆。
深深藏在心底的思念
坚守,对卓玉娇来说,已经变成一种习惯。
在卓玉娇戍守医疗站的9年岁月中,有关团圆的话题,她说的不多,甚至用“只言片语”就概括了节日的全部记忆——极少在中秋节回家,与家人“团圆”基本靠电话和视频;碰上大雪封山没有信号,对于家人的思念,只能生生憋在心底……
只有救护工作能让人忘却与亲人疏离的痛苦,多数时候,卓玉娇都在与思念作斗争。以前是思念父母,随着年龄渐长、结婚生子,她心中的牵挂越来越多——先是分居两地的丈夫,渐渐的,又有两个年幼的儿子。
对于团圆,没有谁能比卓玉娇更敏感。长期因肩负职责使命而隔绝于“平常家庭”的概念之外,常年置身人间烟火寥落的雪域孤岛,团圆给她带来的煎熬,像极了一把把重重的锤,每一锤都敲得她心痛。
卓玉娇从小在新疆奎屯长大,是被父母捧在心尖儿上的独生女。刚到医疗站时,卓玉娇才23岁出头,那时的她,风华正茂。
来医疗站的第一年,卓玉娇就强烈感受到内心“大家”与“小家”的撕扯。医疗站条件艰苦,她总会想家,有时枕头都被哭湿了。但每次与母亲通电话时,懂事的她却不露声色,将滚落的眼泪吞进肚里。
卓玉娇的爱人周文奇是新疆军区第15医院的一名军医,驻地在新疆乌苏。俩人结婚6年多了,厮守的日子却屈指可数。
因为长期分隔两地,周文奇的几个亲戚家,卓玉娇至今都没完完整整地走上一趟。甚至,两人结婚都3年多了,还有同事给周文奇介绍对象,以为他还是单身,这令周文奇哭笑不得。“后来,玉娇来队探亲,我特意拉着她见了好多战友。”周文奇的笑容有些腼腆。
一个女人独自坚守喀喇昆仑,何其艰辛。卓玉娇的大儿子周昊恩今年5岁了,小儿子周昊宇刚8个月。比起不能给孩子们“全天候”关爱,卓玉娇更内疚的,是横亘在她和大儿子周昊恩之间的生分感,“他们还那么小,是最需要母亲陪伴的时候……”她也担心,因为亲情的缺失,会影响孩子们的性格。
中秋节,不能团圆盼团圆。过去,卓玉娇总想象着与家人团聚的温馨,如今,她的思念变得愈加复杂——她思考更多的是如何融入家庭,真正扮演好母亲的角色。
特殊的“团圆”记忆
这几年,因长期处于高寒缺氧的环境,卓玉娇的记忆力大不如前。她总忘事儿,生活中不是丢这就是丢那。母亲放心不下,多次提醒卓玉娇:“闺女,我开始健忘是50岁以后的事了,你才多大啊。”
女儿守在高原上,当妈的怎能不心疼?
在一个泛黄的记事本上,卓玉娇一笔一画写着“中秋节,妈妈来”。稀寥字迹的背后,珍藏着她与家人一次特殊的“团圆”记忆。
两年前的中秋节,赶上执行保障任务,卓玉娇不能回家,爱人也出差在外。卓玉娇的妈妈韩新娟索性带着当时不满3岁的周昊恩,上高原探望女儿。
为了过节,别人都是往家赶;为了团圆,韩新娟带着外孙出了门。这一老一小,从北疆奎屯乘火车,奔波1700多公里。妈妈来,是想女儿;娃娃来,是想妈妈。
原本,怕女儿脱不开身的韩新娟,还盘算着直接上山,将孩子带到三十里营房。可卓玉娇一听急了,“上山是闹着玩的吗?哪个环节出点岔子都是要命的啊!”
得知情况的医疗站领导,批了卓玉娇一周假,并为她联系了某汽车团下山的车。当天晚上,卓玉娇便赶到了位于叶城县的家属临时来队公寓。可她进了宿舍,只看到了行李,没看到母亲和孩子。
拨通了电话,她才知道小昊恩耐不住长途跋涉发起高烧,正在医院输液。
卓玉娇心急火燎地赶过去,冲进输液室。她先是看到熟睡的孩子,又看到憔悴的母亲,眼泪就不争气地掉下来了……她上前想抱小昊恩,一晃,孩子醒了,哭着不让抱。
韩新娟赶紧劝说:“娃儿,她是你妈妈啊。”小昊恩才平静下来,嘴里蹦出一句话:“妈妈,你咋才回来?”卓玉娇一听眼泪汪汪的,小昊恩伸着小手给她擦泪。一旁的韩新娟见状,也扭过头暗自抹泪。
那次团圆,一家三口在一起待了7天。归队前一晚,卓玉娇把一切料理妥当后,悄悄坐在儿子身旁,想要说些什么却如鲠在喉,只怔怔地看着孩子玩。
那夜,卓玉娇好几次起床给妈妈、儿子掖被子。听着至亲均匀酣熟的呼吸声,她一夜没舍得合眼。
或许对普通人来说难以想象也难以理解,对于很多身着军装的军人来说,每一次团聚,确实是一生中弥足珍贵的时光。
从那以后,卓玉娇再没让家人上高原探亲。每次幸福的团圆过后,她都要面对一次撕心裂肺的离别,累积一层难以抹去的自责……
不能团圆的“团圆”
每年中秋节,当昆仑山上皓月高悬,驻守医疗站的官兵们便会在营院里,热热闹闹地办起赏月晚会。
佳节倍思亲,在那样一个时刻,千里之外的母亲、丈夫和孩子,满满当当地占据了卓玉娇的心。
不能团圆的“团圆夜”,卓玉娇面对手机,逐一与母亲、丈夫视频通话,尤其是看到孩子的刹那间,她的思念和内疚会被瞬间放大,挂上电话,内心的伤感总是无处安放……
面对“苦思而不得”的团圆,更多的时候,卓玉娇又能保持一种相对的乐观:“我和家人把‘视频通话’也称作‘团圆’。不能近距离相守,但能看到、听到彼此,心里便知足了。”
守防9年整,习惯了离别的卓玉娇明白自己肩负的责任,她从不轻易将负面情绪示人。有时伤心极了,她会跑到没人的地方待一会儿。
四年前的中秋前夕,卓玉娇随队前往神仙湾、天文点等一线连队巡诊,体会了攀爬神仙湾108个台阶的艰辛。这让她深受震动。
“那些站岗执勤的战士,都不过十八九岁,无数个团圆的日子,他们坚守在这么高的地方。他们对家人的思念,会比我更浓些。”卓玉娇的语气中透着心疼。
对待高原战士,她是心思纤细的知心大姐。对待自己,她却时刻用高原军人的标准来要求。这些年,卓玉娇先后救护高原官兵数百人,感受过救护成功的欣喜,也承受过失去战友的心痛。
2013年7月,距中秋节还有一个多月时间,医疗站紧急出动,救助一辆碰撞山体的军车。那次事故,一名刚大学毕业的中尉不幸牺牲。那张23岁的青春面庞,永远定格在了卓玉娇的脑海里。
那次以后,她再一次坚定了自己坚守高原的理由:“尽可能用自己所学呵护高原军人的健康,守护他们的生命。”
爱,是温暖的源泉
9年的青春年华献给喀喇昆仑山,这几年,卓玉娇越发感觉自己离开的日子,近了。一头是对高原的不舍,一头是对家庭的牵挂,每念及此,卓玉娇心绪复杂。
“每次下山休假,我都醉氧。”卓玉娇回忆说。操持油盐酱醋,她感觉生疏;出门买菜购物,她看得眼花缭乱、不知如何选择。
一次,卓玉娇和家人出门吃饭,结账时商家拜托她“扫码支付”,她却一脸茫然,“感觉自己落伍,与社会脱节了。”
也难怪,长期身处封闭隔绝的环境,远离都市烟火气,下山后谁都很难一下适应。其实,卓玉娇更担心,自己褊狭落后的认知能力,会耽误两个孩子的成长。
与孩子的感情重建,也成了卓玉娇的烦心事。在与孩子沟通时,她会显得局促,甚至带着一种“讨好”的意味。一次,卓玉娇发现周昊恩吃饭挑食,批评的话还没说出口,她就咽了下去——她骂一个字都会心疼,她更怕自己的严厉,加剧与孩子的隔阂。
女人的心都是柔软的。驻守高原,她把这份对孩子的亏欠,用在了保障边防官兵上。
今年中秋节前几天,卓玉娇随医疗站完成喀喇昆仑哨所的巡诊任务。每次告别,她都会给送行的战士一个温暖的拥抱,一个个拥抱,饱含着一名女性医疗工作者对守防战士的深切理解、崇高敬意。
不能团圆的日子,都是为国坚守的日子。这几年,卓玉娇还将精力投入到心理疏导领域。
四川籍老兵王丁杨,由于常年守防,谈了10多个对象都因沟通不便“吹了”,父母时常打电话催他回家相亲,他整日闷闷不乐。
一次,王丁杨怯怯地拨通了卓玉娇的电话,一口气将自己的苦恼和盘托出。自那以后,卓玉娇便经常给他去电话,还悄悄与小王远在四川的父母沟通,说服他们慎重对待儿子的婚恋……
一年后,王丁杨终于遇到了情投意合的姑娘。卓玉娇得知这个消息,开心了好几天。她说,不能陪伴孩子,她愿意用更多时间和精力,去守护坚守高原、戍卫祖国的边防战士。
爱,是温暖的源泉。有了爱,边关不再苦寒。
中秋节快到了,三十里营房驻地的月亮又大又圆。夜夜望月,思念亲人,卓玉娇的内心多了一份笃定,在她看来,还有很多事等着她为家庭、为战友去付出。
从小到大,卓玉娇一直没去过北京。她梦想着,有一天穿上军装、佩戴着军功章,与家人在天安门前开开心心地合张影。
虽然戍守在距离北京数千里之遥的边疆,她和祖国始终心心相印。“那个时候,两个孩子应该会为他们的妈妈骄傲的。”她的脸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
-
大数据"坑熟客",技术之罪需规则规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质量发展,怎么消除“游离感”?
2018-03-02 08:58:39
-
学校只剩一名学生,她却坚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变动!骑共享单车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楼市会有哪些新变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