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正文
那辆公交车“孕育”了《科学的春天》
2018-09-27 07:29:10 来源: 科技日报
关注新华网
微博
Qzone
评论
图集

  1978年3月27日,从北京京西宾馆出来、抱着一书包文件的胡平,坐上了回家的公交车。相比手中的文件,心中的那份文件,更让他感到“沉重”。

  首届全国科学大会闭幕式4天后举行,郭沫若将发表讲话。在几经周折后,这份讲稿最终决定由胡平执笔。临危受命的胡平曾脱口而出“我不行”。公交车上的他一路冥思苦想却也没有理出头绪。

  彼时,车窗外正是一片春光,三月的阳光洒在胡平脸上,他忽然意识到:春天来了,这不仅仅是大自然的春天!春天是转折,是突破,这次科学大会正是科学的春天到来的标志!中华民族终于熬过“文革”的劫难,又要走上腾飞复兴的道路,科学的春天来了!

  演讲题目“科学的春天”已成竹于胸。当晚,抽掉整整3包香烟后,于晨光中,胡平完成了这一中国科学发展史上的名篇力作。

  病床上的郭沫若读完这篇讲稿,只改动了“把我的这些讲话,不要写在纸上,而要写在宇宙之间”这一句,分别在“纸上”和“宇宙”的前面,加上了“有限”和“无限”两个词。然后用颤抖的手郑重地签上“郭沫若”3个字。

  闭幕式上,大会邀请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著名播音员虹云来朗诵讲话稿。在虹云抑扬顿挫、饱含激情的演讲中,鸦雀无声的会堂慢慢响起了掌声,不一会就如雷鸣般经久不息。

  “这篇文章不是哪一个人写的,它是一个时代的呼声,是全国人民心灵的共同感应。人民迫切呼吁和要求,让一个科学的、民主的、繁荣的社会主义新时代,随着科学春天的到来而尽快到来。”回忆起这篇讲稿,胡平这样说。(文字整理:岳靓)

+1
【纠错】 责任编辑: 徐宙超
相关新闻
新闻评论
加载更多
金秋草原乌拉盖
金秋草原乌拉盖
江苏扬州:稻谷香 秋意浓
江苏扬州:稻谷香 秋意浓
流光溢彩照古城
流光溢彩照古城
金秋时节田间忙
金秋时节田间忙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7661123487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