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正文
这个老外,想给你唱“中国好”
2018-09-28 08:22:06 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
关注新华网
微博
Qzone
评论
图集

  “我从开始做这首歌,就是给中国的。这个名字、这个故事都和中国有关系,我希望所有的中国人会听到这首歌,希望他们都知道有一个哥伦比亚朋友为中国做了一首歌,是他送给中国的礼物,”赫克特说,“现在这是我的梦想”

  ▲赫克特与安吉尔在厦门大学芙蓉隧道为师生演唱《中国好》。摄影:付敏

  ▲赫克特与妻子吴璟玲于 2012 年在鼓浪屿拍摄中式婚纱照。赫克特供图

  ▲赫克特在厦门市翔安区游览闽南风格特色庙宇。赫克特供图

  现年51岁的赫克特·帕拉西奥来自好歌擅舞的哥伦比亚,他并非歌手,却在梦中创作了一首拉丁美洲音乐风格的中文歌曲,献给这个他度过了将近一半生命时光的东方大国。

  他给这首歌取名《中国好》,以巴耶纳托舞曲为特色,用手风琴、小鼓、吉他等配器伴奏,旋律欢快、朗朗上口,让人过耳难忘、回味良久。

  最有趣的是他的歌词。赫克特结合自己在中国生活二十余年的亲身经历,讲述了他与中国的“情缘”。虽然用词简单直白,甚至细究起来还有点语法错误,听者却反而更容易被这个“老外”对自己“第二个家乡”的真挚情感所打动。

  “每天我都想回家”

  1996年9月,北京的初秋最是宜人,赫克特拿着一份奖学金离开家乡,孤身一人来到中国求学。“那个时候我很想到另一个国家生活,看一看。”赫克特身材魁梧,留着一圈短短的络腮胡,说话时神情认真中透着些可爱。

  这个决定对于彼时的他而言颇为大胆,因为他对中文一窍不通,对中国的零星了解只有电影里的李小龙与中国功夫。北京街头能用英语或西班牙语流利沟通的人不比今日多,而赫克特对此并无准备。

  头两年,他在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后更名为北京语言大学)学习中文,但他说,自己学了八个月才能用中文完成基本沟通。语言交流最困难的三四个月里,他过得并不顺利。

  “一开始我吃不习惯。这边做菜喜欢加很多醋、酱油,或者有时候太辣了,这些味道我吃不习惯,”他说,“那个时候不喜欢,现在我都喜欢了,不过像四川菜那种太辣了我就不行。”

  西餐厅那时候多位于三里屯,对于留学生的他而言价格昂贵,地处五道口的校园周边以中餐厅为主,赫克特便在这里开启了他比手划脚的生活日常故事。

  服务员听不懂他说什么,他的秘诀便是看一眼旁边餐桌上的客人点了什么,然后把他感兴趣的指给服务员看,便是点菜了。这场每日“豪赌”有时给他带来惊喜,有时则是惊讶。“有时候(一道菜)看着感觉不错,没想到上来是我不习惯的味道。有时候太酸,我到现在也不知道那是什么。”

  走出校园探索北京,赫克特更要在随身的背包里带一张地图。“我用红色的笔把学校的名字圈起来,如果我要回学校我会给他们看这个点,别人就会告诉我怎么回去。”告诉的方式自然离不开用手比划——走哪个方向,坐几路公交车,在哪一站下车,身体语言和手势总是最简单直接的。

  探索新地点自然有走错路、坐错车的时候。“很头痛。你会生自己的气,有时也会生别人的气。后来没办法,还是要有耐心啊,不然的话怎么办。”赫克特如今不会再遇到这样的困难,才能在回顾当年辛苦时哈哈一笑。

  在北京度过的第一个圣诞节是他最思念家乡的时候。“当时北京没有人过圣诞节,学校还要上课也不放假。过了三个月,还不会说中文,我很难受。”他喜欢秋天,不能适应冬天,他的故乡常年温度在24摄氏度。

  他用IP卡给家里打电话。国际长途通话价格不菲,还是学生的他不得不注意说话时长。“妈妈说,如果你在那边不习惯,就回来吧。”

  阴郁寒冷的冬日加深了他的忧愁,夜晚在宿舍里,孤独是他最亲密的伙伴。

  “在我房间,一个人哭,一直想家,一直想家,每天我都想回家。”他把这份初来他乡的煎熬写进了如今的《中国好》。

  “一定成功会过来的”

  他在中国结交的朋友们,是帮他拨开心底愁云的冬日暖阳。来到中国,他慢慢通过踢球、打篮球等运动认识了一些校内外的中国学生,并与他们一起探索北京的大街小巷、下馆子,逐渐形成了跨国友谊。

  第一个冬天即将结束的一日,几个朋友们小聚时看他情绪低落,询问了原因。“我跟他们说我过得不习惯,想回去。他们劝我慢一慢,春天快要来了,你就感觉好一些的。我们很喜欢你,不想你离开。”

  晚上,朋友们经常带着各种食品去他的宿舍陪他谈心。“他们鼓励我不要放弃,要坚持,我感觉到他们的帮助。”赫克特说。

  最让赫克特难忘的是一次生病经历。他因为得痢疾住了院,没想到带着鲜花和水果来探望他的都是中国朋友,“我交的其他国家留学生朋友都没有来看我。”一向爱笑的赫克特回忆这段往事十分艰难,没说两句便陷入沉默,泪水夺眶而出。

  “是和中国朋友的友谊让我留下来的。”

  他把这些来自中国人的鼓励和支持写进了歌里,怀着感激之情唱了出来:“谢谢你朋友,你说的对。你的建议,我会记住得很清楚。我要认真,这样子做,工作努力,努力工作,一定成功会过来的。”

  两年的中文学习后,赫克特在北京体育大学学习了一年的运动训练课程,主攻游泳。毕业后,他没有像最初设想的那样直接回家,而是找了份工作继续留在北京。他教英语和西班牙语,学生既有私立幼儿园班级里的儿童,也有一对一教学的成人。

  在北方文化古韵浓厚的北京工作两年后,为了认识其他的城市,他搬到了上海,而后又去了杭州,继续做外语教师的工作。周末和节日,他经常去千岛湖、黄山、特色古镇走走,尽情领略和北方截然不同的自然与人文风景。

  他还继续南下,又去台湾生活了一年,利用海岛的地理环境,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做起了水上运动教练——香蕉船、水上摩托、水肺潜水……他乐不思蜀。

  2004年后,他离开台湾,来到厦门这座沿海城市。厦门贸易环境开放,正迎外贸蓬勃发展的好时机,他利用自己的语言优势开发新的工作领域,成为一名商务顾问,帮助南美洲公司在华采购卫浴产品,还频繁去广州、杭州等地出差,一做就是14年。

  “不仅仅是厦门,中国许多沿海城市近年来都发展得非常迅速。同时中国的贸易环境也有了很大的改善,简化手续让我们做生意更方便,”赫克特说。“中国产品的质量也有了很大的提升,人们对中国产品的认识有了改观,以前人们觉得‘中国制造’便宜但质量不好,但现在大家都认为中国商品物有所值,会很愿意也很放心地购买。”

  “现在这是我的梦想”

  来厦门不久,赫克特遇到了心爱的厦门女孩吴璟玲,他清楚地记得浪漫的一见钟情发生在湖滨北路的红绿灯路口。经过6年相知,他与她在2012年步入了幸福的婚姻殿堂,从此定居下来。通过坚持和努力,他过上了留学时不敢想的安居生活。

  2017年7月,一个夏夜美梦像一颗投入湖心的石子,让赫克特平静安稳的小日子泛起了圈圈涟漪。

  “我梦到我在哥伦比亚小镇上的夏日音乐会上唱歌,我的老朋友们在下面跳舞。他们问我,为什么你要用中文唱歌?我们听不懂。”他立刻醒来,哼唱这段脑海中创作出来的拉美风格旋律和歌词片段,用手机录下来。

  “那时候也没想把它变为现实,因为巴耶纳托舞曲必须要手风琴伴奏,我在厦门不认识会拉手风琴的朋友。”但这段悦耳旋律让他喜欢得紧,在浴室洗澡、出门骑车时都要唱一唱,自娱自乐。

  转机发生在当年冬天,一场中国和哥伦比亚的足球友谊赛让他在重庆认识了安吉尔·索托,一位哥伦比亚音乐人。安吉尔三年前来到中国,巧的是他会拉手风琴,会玩小鼓,而且定居福州,与赫克特见面十分方便。

  听赫克特讲完自己的梦中创作,安吉尔很快与他展开合作。等赫克特把未完成的歌词写完,他就用手风琴、小鼓、吉他等配器进行编曲,录制伴唱,并邀请赫克特来他的工作室完成《中国好》的制作。

  为了写出好歌词,赫克特还请教了他的岳母。“把从内心世界真实感受到的写出来,才有意义,才能感动别人,”她告诉这个“洋女婿”。

  安吉尔说,两周的音乐制作是很美妙的体验。“巴耶纳托是哥伦比亚北部最具本土特色的歌曲流派之一,是一种传递快乐的音乐,所以当中国朋友听到歌词是中文的,他们能听懂,就能跟着音乐一起展露笑容,一起舞蹈。”

  他们还为歌曲拍摄了音乐录影,将《中国好》分享于社交网站上,给中国和拉美朋友听,歌曲已累积了近3万次点击。在厦门朋友的邀请下,二人还在酒吧等场所做过十余场现场演出,赫克特主唱,安吉尔伴唱并拉起橙色的手风琴,欢快的表演总能博得观众的大拇哥和热烈掌声。

  “我从开始做这首歌,就是给中国的。这个名字、这个故事都和中国有关系,我希望所有的中国人会听到这首歌,希望他们都知道有一个哥伦比亚朋友为中国做了一首歌,是他送给中国的礼物,”赫克特说,“现在这是我的梦想。”

  现在,赫克特的生活有了另一重意义。他和安吉尔组成了二人团体,计划未来用中文给中国人唱拉丁风格的歌曲,也用西语翻唱脍炙人口的中文歌,传递到西语国家。

  “我们希望加强中国和哥伦比亚之间的友谊和文化交流,也想把这种交往延伸到更多南美洲国家。”他说。

  “我希望《中国好》成为一个纽带和结合点,让中国和南美洲国家通过音乐让彼此靠得更近。”(记者贺飞、李文清、付敏)

+1
【纠错】 责任编辑: 徐宙超
相关新闻
  • 中国原创功夫剧为“中欧旅游年”开幕预热
    18日晚,在“中国-欧盟旅游年”于意大利威尼斯开幕前夕,中国原创功夫剧《少林武魂》亮相威尼斯凤凰剧院,为上千名观众奉上了一台精彩的“功夫秀”。
    2018-01-19 17:08:06
新闻评论
加载更多
八月十八潮
八月十八潮
“寸锦寸金”——探访南京云锦
“寸锦寸金”——探访南京云锦
探访空客天津总装线
探访空客天津总装线
稻香映金秋
稻香映金秋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7661123494155